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中居住区空间的“分化”、甚至相对“隔离”现象,在各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已经相当普遍。现有研究集中在地理学、城市规划方面,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对此关注较少。而中国目前凸显的收入导致的居住隔离,即人与人因为收入的不同而分隔居住,已经引发较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来证明收入导致居住隔离是一个社会自发的演化机制,并利用微观数据研究了天津市的居住隔离现状,之后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与现状进行了评价。 首先,本文在归纳居住隔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居住隔离的研究进行系统述评,并分析了居住隔离的形成机制与消极影响。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收入导致的居住隔离,构建一个文字描述的包含住房市场、信贷市场、教育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通过参与人之间的市场互动与非市场互动,在收入、可贷能力、偏好、教育、政府政策、房地产开发区位选择等变量的交互作用下,住房市场、教育市场的一般均衡将同时被决定。模型证明,“人以钱分”——收入导致的居住隔离是一个社会自发演化结果。 然后,在文献和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天津市家庭收入与居住地的微观数据计算了收入百分比(CGI)隔离指数。结果表明处于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收入导致的居住隔离已经相对较大。继而假设收入与房价是正相关的,并在对代表性楼盘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时间修正后,利用Mapinfo软件制作了天津市房价空间分布的“格网”专题地图以及3D地图。然后以此图形结合计量回归找出显著的峰值点并以之为假想的CBD,得出天津市房价的分布,侧面印证收入导致的居住隔离状况。 最后,对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国际比较与评价,分析了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可能导致的居住隔离造成的影响。预计如果地方政府基于成本考虑成片地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而且高档楼盘会选择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越、教育资源优厚的地区,那么原本相对缓慢的居住隔离演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居住区会出现局部同质、全局异质、区域分割等特征,而且这种构成的出现是具有历史依存性的。这将降低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和公共品消费水平,加速“人以钱分”的进程,最终引起财富的代际转移,社会分割将逐步加剧,形成社会鸿沟。 相应的,本文提出了有利于缓解居住隔离的建议。认为居住隔离应该用技术引导措施与制度环境建设来系统的加以遏制。用技术措施来调控居住隔离: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社会区域,优化城市整体居住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局部地域居住空间的合理发展,倡导城市住区的适度混合居住,营造完善适宜的社区环境。打造有利缓解居住隔离的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对土地利用及住房市场的有效控制,完善社会保障及服务体系,改进城市规划,强化公众参与及社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