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洞高层建筑风压特性与洞口聚能效果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建筑环境中的风能资源远比近地面丰富,高空风能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高层建筑开洞后洞口形成的狭缝效应能增大来流风速,因此在高层建筑立面洞口进行风力发电形成风力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模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为保证风力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建筑结构的各项功能在服务期限内正常运转,需要系统研究开洞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和聚能效果。本文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洞高层建筑的风压特性、流场特性和风能分布规律。对2%、4%、6%、8%、10%之间不同开洞率的刚性模型在C类风场中开展了同步测压试验,研究了开洞后建筑模型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特性、5H/6高度附近的风压功率谱特性及表面风压的相干性等。结果表明:开洞能有效减小建筑表面的整体风压系数,但在模型背风面洞口附近风压系数会有所增加,随着开洞率的增大,洞口内负压增大;开洞对迎风面脉动能量没有改变,但能削弱侧面旋涡脱落的程度,当气流受到建筑物的阻挡时,一部分气流从建筑顶部下行流动,一部分气流从侧面绕流,一部分气流从底部上行,除四个方向形成的上下左右四个涡旋气流扰动外加上从洞口流出的气流影响导致低频及高频段均有较大能量。开洞对迎风面上两点间脉动风压水平衰减系数值影响不大;侧面上两点间脉动风压水平衰减系数受洞口影响有所降低,但效果也不明显;背风面测点水平衰减系数随着开洞率的增大有明显减小的趋势;开洞后对建筑上两点间竖直向衰减系数影响不大。基于B、C、D三类风场下对七组不同开洞率、六组不同开洞形式、五组不同厚宽比的开洞高层建筑模型的测速试验结果,研究了开洞建筑洞口风速比随不同风场、开洞率、开洞位置、风向角、模型厚宽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开洞率、5H/6高度处方形开洞洞内风速放大效应能最佳;当洞口轴向与来流之间夹角小于30°时风速比能达到最大值,但夹角大于30°后,风速比迅速减小;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风速比随开洞率和开洞位置变化的计算公式。将数值模拟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良好的适应性和可信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开洞率、开洞位置与开洞形式对开洞超高层建筑流场影响的规律。验证了开洞能有效放大洞口内风速且能有效聚集风能,提出了风机最优的风机叶片面积为51%左右及最佳安装位置在洞口深度1.5/7左右。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出C类地貌下风速比、风能比随开洞率和开洞位置变化的计算公式,以及B、D类地貌与C类地貌的风能比、风速比之比的计算公式。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B、C、D类地貌、不同开洞率及不同开洞高度下的风速比和风能比或风速和风能,为开洞高层建筑应用风力发电提供依据。最后对全文简要归纳,并对开洞超高层建筑进行风力发电的应用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针对船舶尾气中NOx的含NO量高、氧气少、水汽接近饱和与含少量SO2,以及常温常压排放等特点,利用气相氧化-碱液吸收的湿法脱除较为合适。其关键在于筛选一种适用于此类条件的N
本文主要计算了在某些有限域上的2维超特殊阿贝尔簇的同构类的个数.设p为一个素数,q=pa为p的某个正整数次幂.令Sp2(Fq)为有限域Fq上超特殊阿贝尔簇的同构类的集合.我们先用Galo
钨极氩弧焊(TIG焊)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加工成型技术,具有设备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传统的TIG焊焊接效率较低,为了加以改善,在钨极上增加冷却轴肩,增大了电流密度和电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城乡建设废料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并带来了耕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相关学者进行了将建设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探
煤层气(瓦斯)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清洁能源,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排名世界前三,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到4万亿立方米。但是瓦斯在抽采过程中会混入大量
近年来,随着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室内建筑材料不断挥发大量的化学物质积聚在室内空间,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通过净化技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已成为国内外学
媒体环境进入融屏时代媒体环境先后经历了多屏、跨屏和融屏三个阶段。融屏时代,即加入了用户行为组合的概念,通过多个屏幕的有机联动,去覆盖用户消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场景
会议
多层结构(Mutilayer Structures)是一种非均匀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材料性能连续变化,能适应复杂环境,且材料具有可设计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电、声光学、石油化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其工艺安全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国内外矿山得到广泛使用,但是该采矿方法的典型特征是在覆岩下出矿,存在十分严重的矿石损失贫化问题。所以,为了改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迅速发展,各研究单位积极开展针对飞行器的各项飞行试验工作。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试验为背景,在试验中综合利用遥测、外测等多种测量手段,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