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电学性能及工艺参数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感器向高精度、高灵敏度和便捷性等方向迅速迈进。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设计和制备应用于不同测量环境的合金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研究价值。合金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敏感层部分作为核心结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工艺优化等方法深入探讨其电学性能,对薄膜传感器测量精度、灵敏度等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设计并构建了合金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模型,系统分析了薄膜传感器各部分的结构类型、材料选择、性能指标和作用功效等相关内容。并以刀具切削力测量作为合金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的载体,设计了镍铬薄膜传感器刀具切削力测量系统,为提高输出响应特性,对刀具结构进行了改进,确定了薄膜传感器的最佳布片位置。分析了该测量系统由刀尖切削力输入转为电压输出响应的工作原理。基于薄膜粗糙度理论和薄膜电阻应变效应,分析了影响薄膜电阻栅电学性能(电阻和电阻应变系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将离子束刻蚀技术应用于正性光刻薄膜图案化的工艺流程(光刻刻蚀法),并与采用负性光刻薄膜图案化的工艺流程(光刻溅射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别设计了磁控溅射镍铬薄膜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基底温度、靶基距、负偏压)对薄膜电学性能中电阻率和薄膜粗糙度等影响的优化分析试验、镍铬薄膜离子束刻蚀过程中工艺参数(入射角度、屏极电压、氩气流量)对薄膜电学性能中电阻率和薄膜粗糙度等影响的优化分析试验,并通过极差、方差分析法进行工艺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分别进行了镍铬薄膜成分分析和表面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基底温度对薄膜粗糙度和电阻率的影响更为明显,确定了镍铬薄膜制备工艺参数:负偏压100V、靶基距60mm、基底温度300℃;而离子束刻蚀过程中,屏极电压和入射角度对薄膜粗糙度和电阻率的影响较为明显,确定了镍铬薄膜离子束刻蚀工艺参数:屏极电压450V,入射角度45°,氩气流量7.5sccm。对比分析了两种薄膜图案化方法制备的不同几何尺寸(纵栅长度、宽度、厚度)的薄膜传感器对电阻和电阻应变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光刻刻蚀法制备的薄膜传感器在阻值误差和电阻应变系数方面整体优于光刻溅射法;纵栅宽度对薄膜电阻和电阻应变系数影响程度均为最大。确定了光刻刻蚀法制备的薄膜电阻栅的最佳几何尺寸:纵栅宽度0.1mm,纵栅长度3mm,纵栅厚度1000nm,其电阻值和电阻应变系数等电学性能表现良好。并将薄膜电阻应变传感器与载体结合进行静力学分析,该测力系统在线性度良好,测量误差在8%以下,具有良好的静力学应变输出效应。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设计教育观念正在转变。中国当代设计教育需要重视"设计力"的培养。中国当代设计教育一方面需要在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意识的同时,强调案例教学和项
一、前言目前,以镁质水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复合板种类很多,一种由氯化镁、氧化镁、硅灰粉、石膏粉、玻纤丝等原料制成的复合板,因其重量较重,表面易出现针孔,影响产品的美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愈发紧张。能源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投入要素,同时会伴随着水资源的消耗,本文对中国省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会展作为第三产业,对许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2013年首届南博会在昆明举办,为云南带来又一次发展的新机会的同时,也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打开了又一
利用上下解方法和Schauder不动点定理给出了二阶脉冲微分-积分方程周期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狗肉鲜嫩味美,营养全面,具补虚壮阳、强身健体、补血补肾之功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为现代都市人饮食消费的新时尚,备受喜爱和青睐。此外,狗皮可加工成裘皮服装,
指出刘建洲和谢清明一文中引理1证明的错误,并重新证明了该引理,进而导出了议S^+-正定矩阵类与稳定矩阵类等同。
二氧化铈(CeO_2)因独特的电子效应、氧空位理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众多制备方法中微乳液法因“可控合成”优势而深受青睐。常规的水基微乳液体系,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为满足制备生产过程的绿色清洁化,本课题较为系统的研究了非水微乳液纳米粒子制备体系。首先通过对非水微乳体系的研究,确定了三组分体系的三元相图,筛选出了适宜的非水微乳液体系:AEO-3/正辛烷
合成了三种草酸根桥联的新型CdⅡ3 FeⅢ 异四核配合物 [Cd3 Fe(OX) 3 L6](ClO4 ) 3 ,L分别为 1,10_邻菲咯啉 (phen) ;5_硝基_1,10_邻菲咯啉 (NO2 _phen) ;2 ,9_二甲基_1,10_
应用FT-IR谱和Uv-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它被Al(i-Bu)3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