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评析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农业剩余劳动力量化的不同理解及其转移模式研究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在农村内部仍然以隐性失业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以致于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农业产量也不会明显减少。接着回顾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历程。认为由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数庞大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同时,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当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原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口增长率高,增加了农村劳动力供给;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对人的劳动的需求;城市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空间狭窄;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即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大农村内部消化、转移的力度;改革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