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件下红层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层泥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等地区,包括红色砾岩、砂砾岩、泥质岩、砂质页岩和粉砂岩等,且绝大多数具有崩解特性,即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导致开裂破碎,尤其在湖南等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丰富的降雨量和各种温度影响下的干湿交替等恶劣环境,给路基填筑处理、隧道围岩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考虑红层泥岩在湿热条件下的崩解试验研究,可为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对泥岩的矿物组分和化学组分及微观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分析泥岩崩解性与矿物组成的关系。XRD试验表明红层泥岩含有蒙脱石和绿泥石,亲水性强。SEM试验可观察到红层泥岩矿物成分的分布构造和胶结程度,其构造上的微裂纹、微孔洞及微裂隙,矿物颗粒和矿物集合体等共同决定着泥岩的初始强度和力学性质。(2)对红层泥岩的参数指标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揭示了红层泥岩的物理水理性质,得出红层泥岩是一种极低耐久性的泥质软岩,若处于诸如干湿交替的湿热条件下,其崩解破碎的能力非常强。(3)对不同地区红层泥岩进行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室内浸水试验与干湿循环崩解试验,探讨红层泥岩在水与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的崩解机理及干湿循环崩解的最佳湿热条件,分析各粒径在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变化情况,通过SEM试验来分析崩解前中后期的微观结构,解释各因素影响下的红层泥岩崩解机理,提出崩解速度与崩解稳定的评价标准。(4)引入分形理论,探讨红层泥岩在不同湿热条件下干湿循环崩解过程中崩解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崩解稳定时,分形维数也逐渐趋于稳定于2.38~2.53。25℃崩解稳定时分维数可达2.53,15℃和45℃的湿热条件,崩解现象趋于稳定后的分形维数可达到2.50,35℃湿热条件崩解趋稳定后的分形维数为2.38。
其他文献
海洋是卤代有机物的天然来源之一,海洋环境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卤代有机物的天然形成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腐殖质(HS)是DOM的主要成分之一。HS可吸收自然光,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的迁移和转化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腐殖质的成分非常复杂,其化学结构与光化学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识别天然腐殖质中对卤代有机物光化学形成途径有显著作用的结构,并探索一种有效的腐殖质分离方法,通过结
核主泵是反应堆一回路重要设备,主泵飞轮保证主泵拥有足够的转动惯量,在反应堆紧急停堆和丧失电源时,依靠飞轮的惰转作用,维持一定的冷却剂流量。在某些特定事故工况下,主泵
近场磁源磁化率反演在磁性目标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如木材残钉检测、地下管道探测、地雷或废弃炸弹搜寻、文物探测、沉船定位等。目前常用的传统磁反演方法主要针对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硒尤其是有机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富硒菊花(富硒菊)是重要的补硒食品。本研究选用产自陕西省安康市的富硒菊花为研究材料,参照传统营
随着通信行业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已进入了 3G业务发展成熟期。移动网用户对于通信业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移动网络质量、服务和产品等需求更高。同时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转换效率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也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传统钙钛矿材料CH_3NH_3PbI_3(MAPbI_3)中铅的毒性以及应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的不稳定性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展。因此,解决以上为问题成为了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针对MAPbI_3中铅元素的毒性以及稳定性等问题进行探究。我们通过尝试钙元
Pickering乳液是指在不含任何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情况下,固体颗粒被吸附在油-水界面上的所稳定的乳液。由于Pickering乳液制备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纳米级粒子被用于乳液的制备,但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设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厂商对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化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标准动车组作为我国新形势下的标准化动车组,即将引领一系列的新技术
天然橡胶(NR)作为一种理化性质优越的弹性体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建材、医疗保健等关系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领域。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的天然橡胶年消耗量快速激增,现如今被人们成功商业化的天然橡胶来源是巴西三叶橡胶树,但由于受气候,及病虫害,比如南美叶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天然橡胶的供应不稳定,波动较大。反观我国,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等原因,能种植巴西三叶橡胶的地域非常有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利用诸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