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平原是四川境内较为发达富饶的地区,川西平原城镇经过灾后重建的“跨越式”发展后,许多传统的川西平原的城镇形态和发展模式正在迅速融入现代小城镇的发展轨迹。而街道空间作为小城镇中重要的居民活动空间与城镇对外展示空间,极大的影响着小城镇中人居环境的品质。经过了陆续三四年的时间沉淀之后,对于有着独特的川西生态背景和文化基础的川西平原城镇街道空间,其重建设定的建设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街道发展状况是否符合当前倡导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达到了人们预期的想象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依托于教育部中央高校基金课题《川西平原城镇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微观实证研究》,本文以“川西平原灾后重建小城镇街道空间”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使用后评价在街道空间中应用。检验街道建设是否达到了居民的期望,同时通过评价结果,试图对街道空间设计进行反馈意见以及设计导向。首先,通过相关评价文献研究,对评价进行了研究设计。确定了对街道空间采用满意度评价为主,使用方式评价为辅,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次,论文通过对相关街道空间研究提取了相应的街道空间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与指标第一次甄别,初步建立了针对川西平原重建小城镇街道空间的评价指标集。然后通过调研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第二次甄别。并最终构建了针对川西平原重建街道空间的相应评价指标集。同时确定了类型差异下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在此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不同类型空间的评价案例研究,评价包括量化的满意度评价数据结果分析和质化的使用方式评价两方面,最终形成了各个空间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提出了相应的空间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