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根癌病是严重影响生产的病害,抗性品种和砧木的应用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桃抗根癌病种质、抗性遗传规律不明等问题,对不同地域来源的38份野生种质和189份地方品种进行田间接种评价,应用连锁及关联分析方法定位抗性性状相关QTL,并对桃防御根癌病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反应(SAR)进行探索。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时期,以筛选出的根癌土壤杆菌强致病力菌株AT4-3接种中桃抗砧1号实生苗,观察病症出现情况,结果表明:田间接种一般5月下旬至7月中旬均可进行。2.通过对不同抗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最大瘤直径为抗性鉴定的指标。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175份地方品种中,不存在对根癌病免疫的种质,也无高度抗病及中度抗病种质,只有中度感病材料16个,分别为张黄9号、吐-2、红根甘肃桃1号、扁桃、白沙、临白10号、鸳鸯垂枝、张白5号、迎春、毛桃变油桃、甜仁桃、肥城白里17号、新疆蟠桃无花粉、爱保太小花、粉寿星、早上海水蜜,其余均为高度感病种质。在野生资源中,每份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分离。其中,伏牛山望10表现高度抗病性;广元1号、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和寿粉等4份材料为中度抗病,其余33份材料为中度或高度感病。通过对红根甘肃桃1号自花授粉群体及杂交BC1群体的分析认为:红根甘肃桃1号的抗性是可遗传的,并受多基因控制。3.利用红根甘肃桃1号与贝蕾的BC1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经过连锁分析定位到Cg11和Cg41两个抗根癌病QTL,分别位于第1和第4连锁群上,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0.4%和13.7%。4.以分布于桃基因组上的52对SSR标记,基于114个地方品种所组成的自然群体的抗性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与标记UDP96-008和UDP98-405关联的位点2个,分别位于第3和第7连锁群。对66个地方品种所组成的自然群体的表型数据与SNP标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1个关联位点,其中有9个位于第2连锁群,其余的22个位于第6连锁群。5.以抗病品种红根甘肃桃1号与感病品种PDPP13-1为材料,比较抗、感材料在根癌土壤杆菌侵染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差异,系统获得性抗性(SAR)途径信号分子水杨酸(SA)含量的变化及标志基因PR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病原菌后,红根甘肃桃1号的发病较PDPP13-1晚,但没有观察到解剖结构的差异;供试的两个品种SA含量均升高,在接种后35d,仍保持较高水平。由此认为,根癌土壤杆菌侵染激活了两个桃品种的SAR反应。Pp PR1 801、Pp PR1 803、Pp PR1 805、Pp PR1 806、Pp PR1 810、Pp PR1 813、Pp PR1 820、Pp PR1 821等8个上调表达的Pp PR1基因,可作为桃抗病研究的分子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