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是人们最为熟悉但是却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的存在。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空间看作客观的存在,却忽略了空间的“人化”属性。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不自觉展开了与空间的二元互动。在人类发展史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不断的深化对于外部客观自然的认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改造自然空间。或者从另一方面而言,空间自人类产生就具备了人类自身的属性,处于不断地被建构和被生产当中。人类在发展当中对于空间的认识不断深化,建构出更加合理的空间样态;而按照人的意愿建构出的空间样态则进一步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二者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 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终极价值指归,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导致人的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人们对于人的解放理论的多维度理解。通常意义上人们大多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维度来研究人的解放问题。当前的历史现状与马克思所面对的历史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于其理论的理解也应当保持发展的观点,不断深化对人的解放理论的理解。马克思将人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意味着主体自身始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而这种社会关系的解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人类自身的解放。因此,将空间理论与人的解放进行有机的结合,找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空间建构的角度来审视人的解放问题,既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 在具体行文当中,本文以唯物主义发展史为主线,从两条线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人类对于空间的认识和建构,或者说是从“人化”的空间发展史的角度。人类对于空间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古典时期无意识建构到现代时期的有意识建构,再到后现代主义对于空间问题的重新解读,其中还伴随着全球化以及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说明。主要是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维度对于人的解放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论文对于另一个维度,即空间解放是否可能进行了理论探索。按照本文的逻辑线索,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首先,传统意义上对于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多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在历史现状改变的前提之下,是否需要从新的视角深化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空间问题作为理论热点问题,对于空间属性进行了新的阐释。而空间与人息息相关,因此,空间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是否有着内在逻辑一致性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空间发展与人的发展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了探索。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处于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改造当中,或者说,人类始终按照一定的历史现状能动的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样态。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的空间样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空间,一种是社会空间。人类总是处于物质空间和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因此,空间的解放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类自身的解放而言,必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二部分按照唯物史的线索,对于古典时期的人类生存空间样态进行了梳理说明,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局限性进行阐释。可以说,古典时期人类对于客观自然处于有限的认识和建构水平,而这种空间样态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时人类的发展; 第三部分对与现代时期人类生活的空间样态进行了阐释说明。现代时期最大的特点在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资本的发展逻辑对于空间而言产生了两方面的直接后果,一是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重构,二是空间异化的产生。也就是说空间受到资本的影响,产生了资本属性。而这一时期的人们所处的空间就是异化的空间。可以说,现代时期人的异化发展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空间的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异化发展; 第四部分则是对后现代空间观进行了说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有着时间维度的内在联系,但是在思维方式当中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后现代是在批判现代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思维范式,后现代空间观对于异质空间、第三空间、边缘空间等进行了积极地关注,并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保持了关注。后现代依然处于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人对物的依赖时期,资本在这一时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后现代空间同样是异化的空间,但是,在后现代异化空间内部开始产生了与现代时期不同的发展理路。 第五部分是在对全文空间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未来解放的空间样态进行了理论展望。空间解放尤其是社会空间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等同于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的解放。因此,有必要对于未来可能的空间样态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空间解放与我国的城镇进程相结合。一切的理论探索都需要为实践服务,通过对人类生存的空间解放理论研究,来反观我国的具体空间建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