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小说中的外省人意识——以《台北人》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2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在小说集《台北人》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描写外省人的命运遭际、身世沉浮。本文对于外省人意识的探讨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隐秘的线索,以此为切入点,去分析这些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内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论文从作家创作的时空背景、生平阅历、情感体验、文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着手分析,探讨和研究白先勇小说中的外省人意识。   论文前言对于白先勇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梳理,阐明了研究白先勇小说中的外省人意识的意义和目的。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即“外省人意识”初探,“外省人意识”的表现,“外省人”身份认同的焦虑。   第一部分:“外省人意识”的概说。从时代背景出发,聚焦于挣扎在历史与政治夹缝中的“边缘人群”——“外省人”,着重解析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外省人意识,并探讨这种意识对于台湾文学在创作上产生的影响。通过白先勇的独特经历和生活背景的探索,集中体现“外省人”失根漂泊的无奈与悲凉。   第二部分:生活在别处——《台北人》外省人意识的表现。首先通过作品中具体的外省人形象的分析,展现他们的今非昔比(《梁父吟》里的王孟养、翁朴园、仲默,《思旧赋》、《国葬》里的李浩然);灵与肉的迷失(《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王雄和《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其次,乡愁和漂泊作为外省人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得到了深刻的挖掘。   第三部分:身份认同的焦虑——外省人意识的核心。这部分结合现实,解读外省人意识对于当下台湾社会的影响。首先,是对他们的大陆情结和大陆意识的解析,从《台北人》着手分析“外省人”是怎样回溯那段历史,台湾作家因历史的变故,人生的曲折而满腔悲情, 在作品中也不自觉地回应了忧时伤国的传统。其次,联系当下台湾社会的族群矛盾,省籍的冲突,外省人的矛盾与挣扎,解析新一代外省人关于身份认同的焦灼心态。漂泊者的后代,对于父辈们身份认同的执着追寻已经发生变化,在寻求对个体身份认同思考的同时,更关注于群体政治身份的归属。   结语部分:从整个文学视野的大环境出发,探讨以白先勇为代表的一代外省人作家怎样从文学中,抒发边缘漂泊之苦,探讨自己个体生命的价值。  
其他文献
王海鸰是近年来颇受读者和观众喜爱的作家、编剧。近十年出版了小说《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一系列婚恋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时代背景都是改革开放后中国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来说,能愿动词是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汉语教师教学时的重点问题。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能愿动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能愿动词的
学位
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EDS成分分析、SEM微观形貌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炼油焦化安全阀弹簧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弹簧断裂的主要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考试系统已成为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从系统设计原则、三层架构、AJAX技术及实现方案出发,构建一个基于ASP.NET AJAX技术的在线
本文所探讨“六朝”的时间跨度,起于汉末,迄于梁陈,这四百多年的文学是一自然的历史分期,因此“六朝”亦是一种文学风格的代称。随着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升温,这时段甚至中小作家
某型牵引车后半轴在使用中发生断裂,通过对失效车轴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性能测试和运行状况调查等,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