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细胞膜片技术(CST)培养血管化干细胞膜片,将其包裹到聚四氟乙烯管的外面,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TE)移植物,并将该移植物埋植到SD大鼠背部皮下,观察此移植物与宿主血管吻合情况并评估体内血管形成能力,为器官移植出现血液供应不足时提供一种新的血管化策略。材料和方法:(1)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的培养及传代:复苏hMSCs并培养,观察hMSCs的形态,采用MTT实验探究hMSCs的生长趋势;(2)hMSCs膜片的制备及表征:将hMSCs种植于培养皿中,连续培养14天形成hMSCs膜片,通过H&E染色和SEM等方法对其表征;(3)血管化干细胞膜片和血管化组织工程移植物的构建及其表征:通过连续培养hMSCs 14天构建细胞膜片,于膜片上种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成血管化干细胞膜片,将其包裹到聚四氟乙烯管的外面,构建血管化TE移植物。利用SEM、CD31免疫荧光染色、拉伸实验等方法对其表征;(4)血管化组织工程移植物的体内实验:将血管化TE移植物hMSC/HUVEC植入到SD大鼠背部皮下,以管状hMSCs膜片作为对照,2周、4周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探究此移植物与宿主血管吻合情况并评估体内血管形成能力。结果:(1)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MSCs呈纺锤样,MTT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MSCs增殖呈明显的S形;(2)H&E染色结果显示:hMSCs膜片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厚度可达到100~150?m;SEM结果显示:细胞排列紧密有序,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3)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于hMSCs膜片上种植HUVECs 1、3天后微腔形成不明显,7天后可见大量微腔的形成;拉伸实验结果显示:此移植物应变达到30%,应力达到1.5MPa;(4)血管化组织工程移植物的体内实验:移植物埋植SD大鼠皮下2、4周后对提取的组织采用HE染色,结果显示hMSC/HUVEC移植物中有大量血管生成,但在不含HUVECs的hMSCs移植物中观察到少量血管;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hMSC/HUVEC移植物形成血管样结构显著增强,形成了相互连通的复杂毛细管状网络,然而,hMSCs移植物形成的管样结构不明显。结论:通过体外和体内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细胞膜片技术成功培养血管化干细胞膜片,制备内衬为HUVECs,外层由hMSCs膜片组成的hMSC/HUVEC移植物,并且成功埋植到SD大鼠皮下,发现此移植物与宿主血管发生功能性的吻合并有大量血管样结构的生成。由此证明此移植物为组织生长提供了必需的干细胞和血液供应,为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新型血管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