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创作环境对作家的创作影响颇大,本文旨通过对一些现代文坛大家在建国后创作枯竭现象的关注,研究建国后大陆社会环境对现代文坛大家们的影响。透过对曹禺、老舍、沈从文等现代大师建国后创作状况的个人现象分析,全面、真实、深入地思索他们身上留给我们的沉重的经验教训。正文共分三部分,分别对曹禺、老舍、沈从文三位作家在建国后的不同创作状况进行个案分析,从而引发对一代作家的相关思考。第一章,曹禺建国后创作状况,以及对作家从政与创作自由问题的思考。建国后曹禺不惜放弃原有观点修改旧作,仅有的三部新作也均为“遵命之作”,创作走向滑坡。建国后的曹禺进入新的文化体制内,在文艺界兼任很多重要职位,创作时间被侵占,自由精神被束缚,严重影响了作家正常的创作活动,这在建国后并不是孤立现象,巴金、茅盾、郭沫若等作家均有此种困惑。第二章,老舍建国后创作状况,以及对中国作家精英意识缺失问题的探讨。老舍是建国后艺术上仍保持旺盛创造力的最突出的一位作家。文中详细论述了老舍在建国后的创作中巧妙地扬长避短,达到主流意识与艺术个性的统一。老舍深受“舍生取义”的传统观念影响,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正是屈原的精神信念在新时代的回响。然而,同样面对政治专制,苏联作家如索尔仁尼琴等则能坚守知识分子精英立场而奋力抗争,相形之下,中国的这一代作家则缺失了现代知识分子清醒的批判意识,缺少时代所必需的韧性的战斗精神。第三章,沈从文建国后创作状况,讨论作家转行给文学带来的损失。此部分阐述了沈从文淡出文坛的缘由,以及试图归队文学所做的努力。当一个不可复制的天才作家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不期然中成就了一个文物专家。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沈从文的远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其中的因缘情由与价值估量,都值得后人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