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地方财政收支分配不平衡,并且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效应,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经营城市”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其中地方政府的强征强拆尤为社会关注,以至怨声载道,并为学者们所诟病。鉴于土地财政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部分东部发达地区有退出土地财政的迹象,而欠发达地区却方兴未艾,其中安徽省比较典型。本文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对土地财政制度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土地财政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土地财政制度是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包括土地出让制度、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财政收支制度等三部分内容,本文概括分析了土地财政制度的内容,总结了安徽省土地财政收支制度内容。论文第三部分分析了安徽省土地财政状况。具体结论如下,安徽省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以及土地直接相关税收规模呈总体快速膨胀的趋势;土地出让面积快速增加,其中新增土地出让面积占比迅速提高;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安徽省的土地财政收入仅列中上游水平,居第九位,但是其土地财政程度和土地出让面积均居前列,分别居第二位和第四位,这说明安徽省财政收入相对更依赖土地财政收入,而且其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是依靠增加土地出让面积实现增长的。在安徽省内,各地级市土地财政程度总体有所增加,而且各地级市之间土地财政程度的差异在缩小,不发达地区的土地财政的较快发展导致了土地财政程度差异的缩小;在农业税取消之后,土地直接相关税收规模和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都有较快提高。论文第四部分基于安徽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地财政及其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财政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公开出让率、人口密度均与土地财政收入正相关,验证了土地财政的“财政压力动因说”;土地出让面积与土地公开出让率与土地财政程度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表明,安徽省土地财政存在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不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不公平以及蕴含财政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继续深化预算内财政收支改革、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