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同时也是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家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突变品系,其中有记录的就超过400个。有关家蚕突变基因的经典遗传学研究,经历时期长,成果丰硕,是蚕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分子连锁图谱,特别是家蚕基因组图谱的构建,使得家蚕突变基因的大规模定位克隆成为可能,并已成为目前国际蚕学领域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家蚕绵茧突变(Flossy,Fl,系统编号:02-220),在2001年由Banno等人报道,其是自然突变品系,因其茧层浮松,茧外形宽大且不规则而得名,经典连锁定位在家蚕的第7连锁群的32.1。家蚕绵茧突变是少数有关茧丝形成和营茧行为相关的突变之一,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对研究家蚕茧丝品质形成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C108和Fl品系为亲本,配置定位材料,利用SNP为标记对Fl开展定位克隆工作,此外结合对Fl和其它品种之间茧丝性状调查实验获得了以下结果:1.Fl低密度连锁图谱的构建本实验通过对7号染色体已公布的SNP标记的筛选、鉴定,获得了18可用标记,其中包括2个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利用其中的7个标记和88个C108和Fl的回交一代群体,通过连锁分析构建了Fl低密度连锁图谱。图谱结果显示Fl突变基因位于SNP标记3和标记8之间,遗传距离为6.3cM,物理距离约为2Mb。同时,Fl低密度连锁图谱也揭示家蚕已有的7号遗传连锁图谱与目前的7号染色体的物理图谱成相互倒置的关系。2.Fl高密度连锁图谱的构建利用低密度连锁图谱的标记3和标记8,从1248个BC1大群体中筛选获得79个交换个体。同时,利用家蚕9倍基因组数据及遗传多态性图谱,发展了一批新的可用SN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和交换个体构建Fl的高密度连锁图谱,进一步将Fl突变基因锁定在标记31和标记69之间,物理距离约为470.44kb,且位于7号染色体的nscaf2983上。3.定位区域内候选基因的鉴定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定位区域含有两个注释基因,分别为BGIBMGAO10083和BGIBMGA010084。同源检索发现这两个候选基因在目前已报道的所有数据中没有相似序列;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BGIBMGA010083-PA不含有结构域,BGIBMGA010084-PA含有一个功能未知结构域。因此认为,这两个候选基因是新发现基因。家蚕组织芯片数据显示这两个预测基因均在生殖腺中高量表达,而在其它组织几乎无表达,RT-PCR实验也证实该结果是该基因的真实表达情况。通过比较大造、C108、Fl的编码序列,显示BGIBMGA010083基因的编码区在Fl中与大造和C108都不同的位点存在3个:534位(T→C)、1158位(G→A)、1251位(A→G),这三个位点的碱基替换都是在三联密码子的第三位,属于同义替换,没有造成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BGIBMGA010084基因的编码区在Fl和C108中是一致的,与大造比较其有5个位点:78位(C→T)、177位(T→C)、192位(C→G)、213位(G→A)、229位(T→G)的碱基替换以及在244位与245位之间有1个碱基(T)的插入。对于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有两个位点的改变,编码序列在终止密码子前的插入使得编码序列向后继续翻译,根据Fl编码序列的翻译结果其会得到112个氨基酸。4.Fl及其它品种的茧丝性状调查通过对Fl品种不同时期的形态观察发现,除Fl的茧与其它蚕茧相比明显茧层浮松、分层较多以外,其它性状均与对照无差异。对夏芳、Fl和大造这三个品系茧层率及丝胶含量调查结果显示,Fl的茧层率及丝胶含量都居于夏芳和大造之间。通过茧进行脱丝胶后显微观察,发现三品种间茧丝也无较大的区别。通过以上观察分析推测,Fl性状很有可能是茧层之间的粘附性较低或者不能在茧层间形成粘附层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