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空间思想视域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城市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自建国起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发展。现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科学解决离不开全面深入的理论思考。如何更好的运用马克思空间思想的丰富内涵,分析解决好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马克思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马克思空间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在前人的空间理论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状况,进一步剖析了城乡对立的关系根源,并深入阐述了城市在发展人类文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解释了资本主义城镇化的实质和关键特征,进而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城乡空间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论述空间思想的著作,而是通过《博士论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经典著作阐述了他们的空间思想。马克思的空间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空间思想,即对以往空间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时间、空间和物质为一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二是社会空间意义上的空间思想,即打着人的实践活动烙印、承载特定社会属性的空间,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化自然空间。城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和城镇化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路径的重要线索。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城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始终把马克思空间思想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中西方对马克思空间思想和城市理论解读的比较研究,立足于经典马克思空间思想与中国城镇化实践的双重维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视角研究展开一些思考,以期运用马克思空间思想丰富的内涵深入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需求,尝试探索用马克思空间思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斯大林逝世至今,人们对于斯大林模式及对斯大林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近年来,在俄罗斯民间掀起了一股重评斯大林的热潮。国内学者在这股重评热潮的影响下,更多地开展了对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定位、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对象四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
资本逻辑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领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传统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哲学还是生态哲学等领域中,均可见到资本逻辑相关问题的讨论。但是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生死哲学中许多重大问题都作了深刻的阐释,他的生死哲学的形成是由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他对生死的认识所决定的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生活适应教师要立足于培智学校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分依托数字化
译者从选材,着手翻译,翻译处理以及最终出版都与意识形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政治代表性的中央文献为具体实例,大都以翻译家的理论叙
库存在生产系统乃至供应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高效的库存管理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生产销售的正常运行,为产品的流通提供可靠保障;反之,库存管理不当将会占用大量流动资
<正>一、引言人口的快速城镇化必然伴随着对城市公共产品需求的急速上升,尤其是道路、桥梁、机场、地铁等资本性公共产品,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具有显著的代际特征。地方政府作
会议
当今社会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尤其就生产力而言,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从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形成,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再到当今信息化生产力的新内涵就印证了这
由于资源短缺问题逐渐严重,资源在代际间的公平分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解决资源代际公平问题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代际负外部性内化。但是生态经济学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