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一、通过对离体及活体猪椎体进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观察其骨质凝固性坏死范围及热场分布,探讨椎体RFA时脊髓的安全性以及椎体周围有无软组织损伤;二、RFA后,通过对活体标本的病理切片分析,观察其破坏程度及修复过程;三、对离体及活体RFA时热场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消融过程中椎体骨质内流动的血液及椎管内流动的脑脊液对消融局部温度的影响;四、对椎体血管瘤及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行RFA联合椎体成形术,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检查的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一、离体实验部分:取30节新鲜成年猪椎体,随机分成两组。电极针深度分别为l0mm,20mmm。消融达稳态后按预先设计测温点测温。消融20分钟后,沿电极针轴位平面切开观察骨质凝固范围。二、活体实验部分:对两头小型香猪椎体行射频术,一头消融两个椎体后立即取标本行病理切片制作。第二头每周消融两个椎体,五周共消融10个椎体,第六周取标本行病理切片制作。每个椎体消融时按预先设计的测温点测消融0时刻、消融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各测温点的温度值。三、临床病例部分:对三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及一例椎体血管瘤患者行RFA及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术前、术后24小时、48小时、一周、两周、四周,观察随访,进行VAS评分及WHO疼痛分级疗效评定。结果一、离体实验部分:各测温点在3.5分钟达稳态。靠电极越近温度上升越快。两组椎体周围软组织无损伤,当电极针深入椎体l0mm无脊髓损伤,电极针深入椎体20mmm可能会有脊髓损伤。两组测温点组内差异显著(p<0.05)。二、活体实验部分:各测温点0时刻温度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当消融5分钟后电极针尖温度达到90℃以上时,各测温点的温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针尖及椎体骨质内深1Omm位置的温度在消融5分钟后所测得的值明显高于椎体后壁及椎体的骨皮质表面,但各测温点的温度值均有升高,均高于0时刻各测温点的温度值。椎体骨质内深10mm位置的温度在消融5分钟后四个记录时刻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总体上呈渐升的过程。椎体后壁消融5分钟后四个记录时刻的温度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骨皮质表面四个记录时刻的温度组内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破坏区消融后第二周开始纤维修复,第五周骨性骨痂修复及骨小梁贯穿。三、临床病例部分:术前术后神经系统检查,评价神经脊髓功能,术前VAS评分与术后各时间分值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术后一周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前疼与术后各时间WHO疼痛分级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对椎体行RFA时,椎管内流动的脑脊液及椎体骨质内流动的血液会带走部分热量,骨皮质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2、对骨皮质保持完整的椎体行RFA时,不会引起神经、脊髓及周围软组织损伤;3、在活体动物实验中,椎体RFA后第二周开始纤维修复,第五周骨性骨痂修复及骨小梁贯穿。4、由于椎体RFA后,会引起椎体内部组织坏死,残留空腔,利于骨水泥充分分布。5、对椎体后壁被破坏的椎体转移性肿瘤或血管瘤RFA及PVP时,术前必须准确评估,术中谨慎操作,防止脊髓热损伤及骨水泥泄露压迫脊髓或神经根。6、RFA联合PV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椎体转移性肿瘤或椎体血管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7、对椎体转移性肿瘤或血管瘤行RFA联合PVP可以有效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或患者截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