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手法独特,以表现女性心理见长。《通往第十九号房间》是其早期优秀短篇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很多文学评论家认为该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苏珊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中逐渐走向毁灭的心路历程。对《通往第十九号房间》的国内外文献回顾表明尽管学者们经常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通往第十九号房间》进行分析研究,但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文学评论或基于叙事话语的叙事分析,鲜有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莱辛在该小说中展现的语言风格。莱辛在该小说中突出使用了标点符号、递进结构、平行结构、象征和反讽等比喻手法以及叙事视角转换等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从而在文本各个层次上形成前景化用法。本研究旨在采用语用文体学的分析方法集中探讨《通往第十九号房间》中的前景化策略,以期发现莱辛在该小说中怎样运用前景化策略突显自己的写作风格,并达到描写人物和构建小说主题的目的。 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将莱辛及《通往第十九号房间》作为研究对象和采用语用文体分析框架的原因,并简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前景化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各个流派研究存在的问题,点明了采用语用文体方法研究前景化的价值。综述最后部分回顾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对《通往第十九号房间》的研究,指出了对《通往第十九号房间》进行语用文体分析的必要性。第三章以格莱斯合作原则下的言谈准则辅之以罗杰·塞尔提出的适用于写作交际的选择性礼貌准则为标准构建了一个分析小说语篇中语用变异现象的语用文体框架,并着重讨论了小说语篇适用于语用文体分析方法的三个主要特征。第四章至第七章为《通往第十九号房间》语篇的具体分析和阐释部分,主要在语相层、词汇语法层、语义层和语篇层等四个文本层面上展开。 第四章探讨了发生在语相层次的数量变异,主要包括该小说语篇中的标点使用和斜体使用。 第五章对词汇语法层发生的数量变异和方式变异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作者使用的文体标记,如递进结构、会话标记、平行/重复结构、断句、现在时等。第六章重点分析了在语义层次发生的数量变异和方式变异,分析对象包括该小说中的情感类词汇、色彩词汇以及象征、明喻、隐喻三类修辞手段。 第七章综合剖析了发生在语篇层次的各种变异形式,如表现为叙述视角置换的质量变异,体现在小说人物之间的不真诚对话中的数量变异、质量变异、关系变异以及表现在各种反讽形式运用上的选择性礼貌变异。 第八章为最后一章,简要概括了本论文的发现和意义,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1)莱辛的写作风格不仅体现在她对英语语言的艺术化使用,还体现在她能够通过前景化地运用文本语相层和词汇—语法层的某些形式,如标点符号、断句、连词 and、话语标记等,创作出一个可以传递对话效果的“对话型”故事。莱辛在文本上述两个层次中选择的形式在文本中承担着语法、会话和叙事的功能,这既使文本结构连贯,又加强了莱辛的叙事语气,使叙述的故事具有口头叙事的色彩。莱辛藉此把读者带入故事中,但同时又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现在时的使用表达自己的叙事声音,借以赢得读者的信赖。 (2)莱辛通过前景化地使用文本语义层上的词汇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人物苏珊的心理世界。各种情感词汇、色彩词汇以及象征等语义形式的选择使莱辛把苏珊内心复杂的矛盾的情感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在精神上遭受父权社会压迫的女性形象。此外,莱辛利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情感这一倾向使该故事的创作具有自然主义的特征。 (3)莱辛对该小说女性主义主题的构建是通过话语表层的视角切换、人物对话以及情节反讽等方式在文本深层进行的。莱辛在该小说中并没有直接阐发对女性主义主题的评述,而是通过隐含手段使读者暗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进一步了解莱辛对激进的女性主义和男女两性的复杂关系所持的矛盾态度。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如下: (1)采用语用文体的框架分析莱辛在《通往第十九号房间》文本不同层次上使用的前景化策略,为该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发现莱辛在该小说创作中展现的特有的语言风格。 (2)成功运用语用文体框架分析莱辛在小说创作中的语言风格不仅验证了莱辛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为研究莱辛在其它作品中体现的文体风格提供了一条思路,可用以弥补文学评论和叙事分析在莱辛及其作品研究上遗留下的空白。 (3)从说话人意图以及言谈准则的视角分析前景化,可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前景化理论的语用研究。 (4)区分了语用文体学和文学语用学的概念,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