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隐睾症(或睾丸下降不全)是男孩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在足月新生儿男性中的发生率为3%—5%,6个月时患病率会自发下降至1%—2%,主要危害是引起不育及癌变。虽然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方式是睾丸下降固定术,但是其远期结局仍是存在争议与不确定的,所以关注隐睾患儿手术治疗后近期的发展变化也显得尤为重要。睾丸是男性性腺,它的发育正常与否直接反映术后恢复情况,而睾丸的容积则是其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本研究通过对61例隐睾患儿手术前后睾丸容积的变化进行随访,了解隐睾患儿手术治疗后近期的发展变化,预测隐睾患儿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本院14岁以下住院隐睾患儿61例,年龄11个月至13岁,平均(4.18±3.17)岁,纳入标准:凡确诊为隐睾,单双侧皆可纳入标准,不包括回缩性睾丸,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畸形及其它系统疾病或者严重全身性疾病者,1例因位置高下降困难行flower-Stephen术,10例为发育不良睾丸行单侧睾丸切除术,余为腹股沟管型,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前及术后复查均接受专科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B超检查。对于触诊不能触及的隐睾,行腹腔镜探查确定隐睾位置或有无。按年龄及单双侧进行分组,年龄分组为Ⅰ组(≤2岁),Ⅱ组(2—5岁),Ⅲ组(≥6岁),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儿睾丸容积(长、宽、厚)。结果1、不同年龄段、单双侧不同隐睾患儿以及单双侧不同年龄段隐睾患儿患侧睾丸容积术前及术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龄段单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睾丸体积百分率的变化,Ⅰ组与Ⅱ、Ⅲ组之间(P=0.027,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之间P=0.78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B超检出率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基本吻合,也由于其便捷无创等优点肯定了B超对于隐睾诊断的价值,是隐睾首选的影像辅助检查措施。(2)不同年龄段、单双侧不同隐睾患儿以及单双侧不同年龄段隐睾患儿患侧睾丸术后3个月、6个月生长变化不明显,有甚者出现睾丸萎缩。(3)不同年龄段单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睾丸体积百分率的变化,可以看出2岁之前行手术者,术后恢复能力强,生长变化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