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之一。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报道:房颤的终身危险是40岁以后每4人中就有1人发生房颤,其危险度高于心力衰竭(1/5)和女性乳腺癌(1/8)。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且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约为5%,是无房颤患者的2~7倍。但目前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的总策略包括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三方面。目前国际公认的5个房颤抗凝临床一级预防试验(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均证实华法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但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是治疗比例低、治疗不规范和脑卒中发生率高。周自强等对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的抗凝治疗率仅为1.7%,超过97%的患者从不服用华法林,且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中近1/4未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INR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状态(1.3~1.5)。INR<2.0或>3.0提示华法林剂量不足或过多,易导致患者发生卒中或出血事件,所以,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必须定期监测INR来调整华法林剂量。国外Kimmel等已发现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水平对抗凝质量的控制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对影响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多限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缺乏对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特别是有关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研究还比较局限。本研究旨在了解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及从患者的抗凝知识、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等方面来探讨影响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可能原因,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指导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状态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防止出血并发症。研究目的1.调查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状况。2.探讨非瓣膜病性AF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焦虑、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影响其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 scale, SRAHP)对210例服用华法林的NVAF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等)、临床特征(如病程、房颤类型等)、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水平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间的关系,并探讨影响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研究结果1.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范围在16~32分,平均得分为(23.29±4.09)分,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为不同服其他药物,定期监测INR和每天摄入稳定量的VitK食物。2.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得分范围在2~10分,平均(4.92±2.26)分,患者对影响华法林的药物、影响华法林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K食物的知晓率只有9.52%,8.10%和4.29%。SAS评分为(43.87±8.67)分,SDS评分为(44.94±9.94)分,社会支持评分为(41.90±7.69)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得分为(74.82±15.72)分。3.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与抗凝知识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与SDS评分呈负相关;与病程、房颤类型、SAS评分无相关性。其中,抗凝知识、自我效能和抑郁是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显著预测因子。研究结论1.本组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总体较好,但患者缺乏对抗凝治疗的正确认识,尤其对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食物及富含维生素K食物的知识严重缺乏。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知识的宣教。2.华法林抗凝知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和抑郁是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最强预测因子。提示,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和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来提高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