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当代人们的审美活动带来了一种极具新鲜、新奇感的新型视觉艺术:虚拟影像艺术。当代虚拟影像艺术泛指使用图像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影像、画面、文字、声效等加以数字化设计和处理,并对之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以空间感、沉浸性、虚拟性和交互性为基本特征。AR虚拟影像艺术则特指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为创作设计手段的虚拟影像艺术。虚拟影像艺术注重艺术交互性的转化,不是简单的将多种艺术表达形态如声音、画面、影像混合叠加,而是有目的地对多种表达形态优化组合进行艺术的创造性表达。虚拟影像艺术在我国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并且拓宽至大众日常生活、商业运用手段等多领域应用。一方面,虚拟影像艺术应用实践越来越丰富,但另一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数量较少,并且理论研究的角度也十分有限。虚拟影像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借由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辅助艺术表达的虚拟影像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AR虚拟影像艺术的突出特征即在于其具体作品与审美参与者的交互属性。近年来全国各大新媒体艺术展展出相关作品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艺术作品并没有充分体现本身的艺术交互特性,仍与审美参与者保持相当的距离,这与AR虚拟影像艺术本身交互审美属性相矛盾,不利于新型艺术的审美表达。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虚拟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特征,丰富了现有关于AR虚拟影像艺术的理论研究,并对部分AR虚拟影像艺术作品具体分析,探究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意义,希望对AR虚拟影像艺术的创作发展给出启发。论文分绪论、正文及结语三部分。绪论分别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第一章对论文的理论基础——接受美学理论作出介绍。以接受美学理论的两大代表人物为分界,分别介绍了姚斯的宏观角度下的接受美学主要观点和伊瑟尔微观研究下的接受美学主要观点,并简要叙述其他相关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本章主要将国内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下文与研究对象的结合作出理论铺垫。第二章对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以具体AR虚拟影像艺术作品为说明案例,第一小节主要对AR虚拟影像艺术的定义作出界定,第二小节对AR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结构进行展开叙述,第三小节集中分析说明了AR虚拟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特征。第三章主要分析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方式的转变,基于接受美学理论,集中说明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方式与传统艺术审美方式相对比的三个转变:1.从“以读者为中心”到“以参观者为中心”;2.从“凝神驻足”到“参与作品”;3.从“单向意义表达”到“多重意义结合”。第四章搜集了AR虚拟影像艺术在国内的丰富应用案例,主要说明国内博物馆对虚拟影像艺术和相应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因地适宜以及虚拟影像艺术在商业领域比如多媒体餐厅等的实践。同时,在前文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研究对AR虚拟影像艺术创作的启发。结语部分强调了接受美学理论丰富了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研究,对虚拟影像艺术交互性审美表达形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全文作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