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视频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及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在痫样发作性疾病中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探讨其各自在不同条件下阳性检出率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1、对7126例痫样发作性症状的患者进行连续VEEG监测或(和)行包括清醒、睡眠、诱发试验及蝶骨电极在内的REEG监测。纳入标准:门诊就诊的具有痫样发作性症状并行脑电图检查(REEG和或VEEG)的病例,且能够配合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可准确判读。排除标准:门诊就诊的具有痫样发作性症状并行脑电图检查(REEG和或VEEG)的病例,但无法配合检查或脑电图结果伪差较多,无法准确判读者。2、将上述纳入病例脑电图报告录入电子数据库,并对进行不同条件的分类筛选。3、将各种条件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卡方统计),得出统计学结果,并进行讨论放分析。
结果:
1、人口学资料在研究的7126例病例中,行REEG检查者为6268名,行VEEG检查者为858名。其中REEG痫性放电数为2810,其阳性检出率为44.83%,VEEG痫性放电数为858,其阳性检出率为54.43%。经统计学分析,REEG组与VEEG组阳性放电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在REEG组及VEEG组中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包括不同清醒睡眠状态),女性不同部位在VEEG监测组中阳性放电多于REEG组(额,颞,枕叶,尤以额叶为著,相差14%),存在统计学差异。
3、年龄差异将纳入病例中30岁以内患者按3岁间隔进行年龄分段,考察各年龄段之间阳性检出率的分布趋势。
1)REEG脑电监测中不同年龄组(3岁间隔)总的阳性检出率(无论睡眠或清醒状态),呈连续下降趋势,大致9岁前检出率较高(65.93%),9岁后基本稳定(48.24%)。睡眠当中阳性检出率趋势基本同上,呈连续下降趋势,大致9岁前检出率较高(62.43%),9岁后基本稳定(41.98%)。但清醒期REEG监测阳性检出率呈明显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位于6-9岁阶段(50.00%),12岁后基本趋于稳定(35.01%)。 2)VEEG脑电监测中不同年龄组(3岁间隔)总的阳性检率(无论睡眠或清醒状态),呈连续下降趋势,大致6岁前检出率较高(70.51%),6岁后基本稳定(58.16%)。睡眠当中阳性检出率呈峰谷趋势(先上升后下降),峰值位于3-6岁阶段(71.43%),6岁后基本稳定于55.73%。但不同的是清醒期VEEG监测阳性检出率呈双峰一谷趋势(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波谷位于12-15岁阶段(35.90%),波峰位于3-6岁及21-24岁阶段,且二者检出率大致相同(51.02%,50.85%)。
3)VEEG/REEG监测对比:VEEG组中各年龄段总的阳性检出率高于REEG组。睡眠中:3岁(含3岁)前,REEG高于EEG(68.00%:51.72%),3-6岁阶段,VEEG高于REEG(71.43%:60.29%)。6岁后VEEG高于REEG(55.73%:44.41%)。清醒中:6-12岁阶段,REEG高于EEG(46.28%:38.50%),其他年龄阶段VEEG均高于EEG。
4、临床发作在6268例病例中,REEG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44.83%,但临床发作率较低(2.57%);VEEG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54.43%,临床发作率(30.07%),明显高于REEG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不同部位就痫样放电出现不同部位(额、颞、枕叶)而言,VEEG/REEG监测阳性检出率之间进行对比,发现额、颞叶VEEG组阳性放电率高于RE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放电在两种检查中无明显差异。其中左右额颞叶之间在每种检查组中无明显差异。
6、诱发试验(过度换气,闪光刺激),蝶骨电极对REEG组中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及与VEEG组阳性检出率的对比。
1)诱发试验对于REEG组中阳性检出率影响较小,仅可提高1.47%的检出率,其中过度换气阳性检出率高于闪光刺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EEG中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在儿童组中(1.18岁2.13%)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组(19-50岁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VEEG中无论在成人组还是儿童组其阳性检出率(儿童59%,成人56%)都明显高于REEG中过度换气诱发试验中儿章组和成人的阳性检出率(儿童2.13%,成人0.85%)。 2)蝶骨电极在6268例REEG组中,未加用蝶骨电极时REEG组阳性检出率20.83%,加用蝶骨电极阳性检出率32.14%,明显提高REEG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且同时提示蝶骨电极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诱发试验中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蝶骨电极与VEEG监测在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中的比较为进一步明确蝶骨电极在痫样放电检出率中的价值,经数据筛选后得出VEEG监测在提升阳性检出率方面仍高于蝶骨电极(48.46%/27.69%)。
7、REEG中自然状态组与药物诱导睡眠(水合氯醛)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自然状态组检出率48%,药物诱导睡眠组阳性检出率为44%,自然状态阳性检出率高于药物诱导睡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总体上VEEG较REEG阳性检出率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
2、不同性别在VEEG/REEG这两种检查方法中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3、REEG/VEEG两种检查方法中不同年龄段中其阳性放电率存在不同的分布趋势,可作为临床实践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选用不同脑电检查方法的参考之一。
4、VEEG较REEG组在有着更高的临床发作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在VEEG组中额叶、颞叶产生的痫样放电较REEG组中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枕叶无此差异。
6、REEG中过度换气较闪光刺激可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REEG中蝶骨电极较诱发试验(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可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VEEG监测较蝶骨电极可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7、REEG检查中自然状态组与药物诱导睡眠组的阳性检出率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