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丰厚艺术内涵和积淀的唐代人物画,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装饰性与独特的绘画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唐代人物画家注重装饰性与绘画性之间的统一,使得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这其中,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取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形神之论”与“象意之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命题。这两大哲学命题渗透到绘画领域后,对“形”与“神”、“象”与“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便逐渐成为了中国绘画的指导思想。如此一来,对于中国绘画中,许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都可以从“形”与“神”、“象”与“意”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本文旨在,借助“形神之论”与“象意之辩”这两大命题,从“形神”与“象意”的关系中,引申考量绘画创作中,内容与形式、本质与表象、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等主辅互为关系的意义指向,探寻唐代人物画产生装饰性与绘画性的绘画理论根源,也旨在探寻唐代人物画对意笔人物画萌芽的影响。以期这些思考能对自己的人物画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唐代人物画的整体风貌和分类。唐人的主体精神是气度恢宏的,唐代绘画的整体风貌也是“焕烂求备”的。唐代人物画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形制有不同的分类。这些分类,有利于对唐代人物画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分析和认识。第二部分是借助于对“象意之辩”和“形神之论”两大传统哲学命题的分析。论述“象”与“意”、“形”与“神”、“形神”与“象意”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中国画中“以形写神”和“立象尽意”两大理论的关系,最终得出,于“形神”以追“象意”的结论。“形神”和“象意”关系问题是整个中国绘画的指导思想,他们贯穿于中国绘画的整个历程。在“以形写神”和“立象尽意”指导下的中国画,一方面,尚“形”,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重外美,重装饰性;另一方面,重“意”,注重笔墨语言等纯绘画性因素的表现,注重主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第三部分重点在于分析“以形写神”与“立象尽意”理论对唐代人物画中装饰性因素和绘画性因素的影响。在尚“形”的基础上,又重“意”的唐代人物画,注重造型的典型性和理想性,注重审美主体对绘画语言的选择和利用,注重传统工艺美术中装饰因素、制作因素的遗存与纯绘画性因素的融合。这也增加了唐代人物画的艺术性,也反映出唐代人物画创作对纯自然性、客观性描摹的疏离。本文重点阐述了唐代人物画中装饰性和绘画性因素的表现,系统论述了:一,中国绘画理论中“形神”的关系主要在于阐释绘画客体的内容和形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形写神”强调了形式对内容的影响作用,也强调了“写神”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二,中国绘画理论中“象意”的关系则侧重于阐释绘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立象尽意”,强调主体的作用,说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绘画本身就应该是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唐代人物画中所呈现出的形式上的装饰性以及主体对于绘画本质的追求,源于唐代画家和理论家对“形”、“意”关系的把握和对传统工艺美术中装饰性因素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