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们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加大。许多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长,反而呈下降趋势。在宏观层面上,收入差距问题近几年来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微观层面上,由于收入差距及分配不公等问题引起的工作倦怠及员工流失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科技人员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收入问题又是影响他们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以科技人员为研究对象,系统的探讨收入、收入差距及相关因素对科技人员生理、心理及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以此来寻找科技人员收入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能对目前的收入分配理论有所贡献和补充。为了系统的研究收入及收入差距及其对科技人员的个体效应,本文首先系统的回顾了主要的收入分配理论和个体激励理论,同时本文还对国内外与收入相关的文献分门别类的做了总结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接下来,本文对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进行了详细的测度,同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随后的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本文分别研究了收入及收入差距对科技人员心理、行为及生理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为了深化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其中,定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应用在理论及文献回顾等方面。在定量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了相关分析、秩和检验、最优尺度回归、分层回归、逐步回归、多重对应分析、分层线性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其中,我们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和多重对应分析确定了影响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通过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地区收入差距对科技人员离职倾向的潜在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出了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科技人员健康水平的路径。本文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科技人员实际收入普遍不高,调查样本中,近2/3的科技人员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从全国范围来看,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较为平均,基尼系数约为0.23,低于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同时也低于0.4的国际警戒线。(2)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工作区域对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同时,工作层级及职务对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要大于学历和职称对其的影响。这说明,目前在我国,与个人人力资本相比,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科技人员收入的作用要更胜一筹。(3)与绝对收入相比,科技人员的相对收入及单位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科技人员满意度的影响更大。省内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可以强化行业收入水平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省内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越大的省份,收入水平对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贡献就越大。(4)科技人员的月收入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在月收入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其部分中介效应。随着月收入水平的增加,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逐渐减弱。省内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可以削弱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省内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越大,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越小,工作不满意的科技人员离职倾向也越小。而省内居民收入差距则可以增强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省内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越大,工作不满意的科技人员离职倾向也越高。(5)月收入对科技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相对收入,无论是行业收入水平,还是地区收入水平,两者均显著影响着科技人员健康状况。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相对收入水平对健康的直接效应是负向的,但通过生活质量控制对健康的间接效应是正向的。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的创新。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本研究首次将宏观层面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跟微观层面的科技人员收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相结合。获得了有启发性的结论,即在目前这个阶段,还需要适当拉大科技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样才能让收入对科技人员产生更大激励作用。(2)研究内容的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了收入这一概念,将其细分为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期望、收支压力及收入公平感等因素,从而系统的了解收入对科技人员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本研究还首次就科技人员收入对其健康的影响展开了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深化了我们对健康需求模型的理解。(3)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引入了分层线性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专门针对分层数据而研发。该方法的引入成功将地区收入差距这样的宏观概念与个体微观变量结合在一起。为了系统分析科技人员收入及其相关因素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引入了结构方程模型,从而获得了科技人员收入对其健康状况影响的相关通道和路径,这也增进了我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