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缬沙坦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缬沙坦)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8例)与对照组(B组,12例)。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每天160mg~320mg)。将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死亡患者平均存活时间、预后等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毒量、中毒至就诊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记录入院当时及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入院当时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60.3±2.8)mmHg及(51.2±3.2)mmHg,经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相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治疗组(19.5±4.3)天,对照组为(15.3±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对照组与治疗组病死率均较高,分别为58.3%及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运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可能缓解肺间质纤维化进程,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但无法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