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和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失业这一现象在农村中的体现,而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时必然出现的结果。从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现代化大生产以来,各国就一直在失业的阴影下前进,不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和程度轻重有所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作为失业在农村的表现,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由于当时城乡劳动市场分割政策,大家并不熟知和关注这一问题,而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尤其是这些年来,“三农”问题在我国日益为大家所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问题已成为亟待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并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而且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被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增长所吸纳,我国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较以前已有所减少,但剩余的等待转移的那部分占总体农村劳动力比例仍然很大,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而要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国到底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统计方法的制约,人们无法得到官方的或者具有权威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直接数据,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一些推算方法对其做出一定的估计。本文选择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典型的河南省进行实证分析,主要运用了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河南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并跟其他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随机前沿模型表明从01年到07年间河南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例一直处于不断下降中。接下来本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占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积极影响。本文的主要框架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绪论。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的出现和对国民经济的不良影响,分析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论文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指出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并对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国内外理论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一共可以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种:1、美国著名(古典学派的)生长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首先提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为负数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这一定义。2、中国学者郭熙保、宋林飞等人提出的“当一个国家(或地域)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面积长期以来呈降低趋向时,我们认为该国(或地域)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界定方法。3、西方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根据他1975年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判断是否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方法。4、根据中国农村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现实使用状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以上四种界定方法各有可取和不足之处,本章对上述界定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优缺点分析。第三章: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有:1、历史原因及人口政策失控的影响;2、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存在;3、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4、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第四章:本章分析了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所用的几种主要方法,这几种方法有:1、古典测算法,根据阿瑟·刘易斯提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为负数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这一定义为基础建立的测算方法。2、国际结构法,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历程来比较测算的方法,例如根据H.钱纳里根据他1975年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比较测算的方法。3、新古典经济学测算法,这种方法先令整个经济系统收益最大化即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然后计算这种情况下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4、耕地—劳动比例法,这种方法先固定一个不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固定耕地—劳动比例为标准比值,将实际的比值与此标准比值相比得出剩余的劳动力数量。5、直接计算法,是根据相关农业统计数据直接计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方法。6、国家统计局农调队采用的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首先估计农户劳动力资源达到有效利用时农业中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再拿该估算数与农村现有实际劳动力数量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7、技术效率测算法,技术效率测算法是利用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和产出的数据,根据随机前沿模型估算在有效的生产前沿(frontier)下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实际劳动力数量与按照生产前沿法确定的有效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差距,或实际的要素投入与按生产前沿估算的必要的要素投入之间的差距,被视为生产的无效率所造成的剩余劳动力或投入要素的存在,这部分因无效率造成的剩余劳动力与实际的农业劳动力相比即可得出剩余劳动比例。本章接下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终决定采用技术效率法为主要方法来测算河南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第五章:本章介绍了随机前沿模型在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测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模型的介绍,参数的选择和结果的分析。结果显示从01年到07年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01年的0.205降到07年的0.173。本章还用技术效率法以外的几种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测算,分别有国际结构比较法,新古典模型测算法,古典模型测算法,结果显示,国际结构比较法的结果不符合实际,古典模型测算法测算的03年的河南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与技术效率法得出的结果比较接近,而新古典模型测算法得出的结果则非常保守,03年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只有4.27%。第六章:本章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对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理,并用技术效率法得出的01年到07年的必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1—剩余农业劳动力比例)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水平变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9346和0.9974,从统计上证明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第七章:本章根据河南省的具体省情给出了一些如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分别是:1、加强人口政策的执行力度,科学控制人口增长量;2、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农村就业空间;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5、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其他文献
大多数污水处理工艺其本质是以污染物去除率为目标函数的多变量问题,因此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分析方法存在着不灵活、耗时及不可靠等缺陷。
近年来,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媒体行业已进入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受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工作中(或者其他任何地方)交朋友非常容易。你所要做的只是在充斥着各种最新技术的工作场所里遵循“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的永恒智慧。微笑,用你的身体和心灵微笑。面
期刊
本文是关于都市郊区农业领域内外来流动人口的研究。与从农村务农到城市二、三产业务工的农民工相对,曹锦清教授称这些到城郊农村租地务农的人员为农民农,本文以上海市Z镇为
农业科技进步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农业科技进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的长效影响因素,为人口城市化提供推力。另外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监测与防治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人们不断地开发、改进治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和技术,产生了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处理方法。生物吸附法处理
种子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的高科技投入要素,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和其他农业投入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每次种子革命都会带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劳动力转移理论的背景下,研究发达地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分析发达地区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