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根肿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面积急剧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甘蓝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属专性寄生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故研究较其它非专性寄生菌困难。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报道很少,且集中在发病和防治方面。本文首次就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根毛侵染与发病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同时还对发病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P.brassicae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4℃,最适pH值6.0~6.7,致死温度45℃,肿根腐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且光对休眠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菌休眠孢子在感病寄主的根分泌物溶液中萌发率最高,达75%。此外,耐病甘蓝品种及非十字花科番茄作物的根分泌物均能刺激其休眠孢子萌发。2、电镜观察根肿病菌休眠孢子与游动孢子的形态结构 扫描电镜观察到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近球形,孢壁有乳状突起,个别孢子之间有絮状物相连;孢子直径为2.1~3.1μm(平均直径2.5μm),其在寄主细胞内排列不紧密。在透射电镜下可见休眠孢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近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6~3.6μ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3、侵染发病条件研究 分别比较了菌土接种、蘸根接种、小肿块接种对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接种的发病最严重,其病情指数达53.9%,发病率达86.9%。在pH3~9范围内,以pH5时发病最严重,其病情指数为49.8%,发病率为87.0%。4、根毛侵染与品种抗性鉴定的关系 P.brassicae主要浸染寄主主根1~3cm处的根毛。接种后5d,根毛内首次观察到明显分化的游动孢子囊,随后逐渐增多;8d后,根毛内可观察到部分排空或全排空的游动孢子囊,同时还首次观察到皮层侵染;到13d根毛侵染达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WMHMWot4f4PffbtMM 对同一甘蓝品种而言,在接种浓度<2.2 X 106个抱子l毫升时,休眠抱子浓度的对数与根毛侵染数的对数呈线性相关;而不同甘蓝品种的根毛侵染数与病情搭数之间无相关性。故采用计数根毛侵染数来鉴定品种抗性的方法不可靠。为探明根毛侵染与发病之间无相关性的原因,本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次生游动抱子侵人寄主的部位,发现次生游动抱于能够侵染健康根毛,并在根毛内重复游动抱子囊阶段。因而,寄主根毛侵染数多,其侵人皮层细胞形成肿根的次生游 ’动抱子并不一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