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共分为五部分:一.概述了各类催化不对称环氧化体系的特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二.设计合成了六个不同氨基酸的席夫碱手性配体(R,R,L)-N,N-双[3-(亚氨基酸乙酯基次甲基)-5-烷基]亚水杨基-1,2-环己(或二苯乙基)二胺(H<,2>L<,A>:H<,2>L<,Ⅰ>,H<,2>L<,Ⅱ>,H<,2>L<,Ⅲ>或H<,2>L′<,A>:H<,2>L′<,Ⅰ>,H<,2>L′<,Ⅱ>,H<,2>′<,Ⅲ>)以及它们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单核、同双核及异双核配合物.通过表征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通式为ML<,A>·Clm·nH<,2>O[n=0-2;当M=Mn(Ⅲ)、Co(Ⅲ)时,m=1;当M=Ni(Ⅱ)、Cu(Ⅱ)、Zn(Ⅱ)、Co(Ⅱ)时,m=0]和MnML<,A>·mCl·nH<,2>O[n=1.5-3;当M=Mn(Ⅲ)、Co(Ⅲ)时,m=4;当M=Ni(Ⅱ)、Cu(Ⅱ)、Zn(Ⅱ)、Co(Ⅱ)时,m=3].配合物分子可能呈现某一稳定的螺旋结构,配位结构可能为近似的平面四边形(二价金属配合物)或四方锥(三价金属配合物).进一步考察了各类金属配合物在烯键不对称环氧化中的催化效果.三.设计合成了六个不同取代基的双酚A型手性二聚席夫碱配体:5,5-异亚丙基-双-[(S,S)-{N-(3-取代亚水杨基)-N′-(3′,5′-二叔丁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4>L<,Ⅰ>:H<,4>L<,Ⅰ>,H<,4>L<,Ⅰ>,H<,4>L<,Ⅰ>);5,5-异亚丙基-双-[(R,R)-{N-(3-取代基亚水杨基)-N′-(3′,5′-二叔丁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4>L<,Ⅱ>:H<,4>L<,Ⅱ>,H<,4>L<,Ⅱ>,H<,4>L<,Ⅱ>)以及它们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综合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通式为Mn<,2>LCl<,2>·nH<,2>O、M<,2>L·nH<,2>O[M为二价Ni、Cu、Zn或Co;n=0-2].模拟的配合物分子呈倒置的大V型结构,配位结构可能为近似的平面四边形或四方锥[Mn(Ⅲ)配合物].还研究了各种Mn(Ⅲ)配合物在烯键不对称环氧化中的催化行为.四.设计合成了八个双酚γ连位不同取代基的翼型手性配体:N-(γ-取代-1,3-二亚水杨基)-双-[(R,R)-N′-(3′,5′-二叔丁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4>L<,Ⅰ>:H<,4>L<,Ⅰ>,H<,4>L<,Ⅰ>,H<,4>L<,Ⅰ>,H<,4>L<,Ⅰ>);N-(γ-取代-1,3-二亚水杨基)-双-[(S,S)-N′-(3′,5′-二叔丁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4>L<,Ⅱ>:H<,4>L<,Ⅱ> ,H<,4>L<,Ⅱ>, H<,4>L<,Ⅱ> ,H<,4>L<,Ⅱ>)以及它们与Zn(Ⅱ)、Cu(Ⅱ)、Ni(Ⅱ)、Co(Ⅱ)、Mn(Ⅲ)等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通过表征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通式为Mn<,2>LCl<,2>·nH<,2>O和ML·nH<,2>O[M=Ni(Ⅱ)、Cu(Ⅱ)、Zn(Ⅱ)、Co(Ⅱ);n=0.5-2.5].配体分子具有共轭谐振作用,可合成多核配合物.还研究了各种Mn(Ⅲ)配合物在烯键不对称环氧化中的催化效果,推测了翼双核配合物的催化机理.五.设计合成了两个非C<,2>对称单元双结构席夫碱配体:N-(γ-甲基-1,3-二亚水杨基)-双-{(S,S)-N′-[1-(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乙基]-1,2-二苯基乙二胺}(配体H<,4>L<,Ⅰ>);N-[1,3-(γ-甲基-4,6-二羟苯基)二亚乙基]-双-[(S,S)-N′-(3′,5′-二叔丁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配体H<,4>L<,Ⅱ>)以及它们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推测该类配合物的组成(通式为Mn<,2>LCl<,2>·2H<,2>O和ML·1-2H<,2>O)及结构与翼双核配合物相似.对比研究了两类Mn(Ⅲ)配合物在烯键不对称环氧化中的催化效果.从立体结构上解释了不同类别的手性锰(Ⅲ)配合物在不对称环氧化催化中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