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特征的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重要组织,哺乳动物通过骨骼肌舒缩来完成躯体运动。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终身营严格地下生活,为适应地下低氧环境,其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很多变化特征。本文拟通过对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和SD大鼠骨骼肌特征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形态学方法对常氧、低氧2周和低氧4周后甘肃鼢鼠及SD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甘肃鼢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在常氧、低氧2周和低氧4周后变化不明显,肌纤维排列有序,肌膜完整且清晰,肌横纹规则整齐,形态大小一致,核较大,肌纤维呈圆柱状,排列整齐,胞浆染色均匀,核位于肌膜下.SD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随低氧时间延长发生显著变化,低氧2周后,骨骼肌肌纤维明显萎缩,肌纤维间隙增大,结构较紊乱,胞浆染色较均匀。低氧4周后,骨骼肌肌纤维破裂,呈细丝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肌纤维结构明显紊乱,部分区域可见单个肌纤维断裂,肌节紊乱;细胞排列紧密,界限不清,核较稀疏,染色质浓缩、靠近核膜。说明甘肃鼢鼠骨骼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其适用低氧环境有着重要意义。2.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常氧、低氧2周及低氧4周甘肃鼢鼠和SD大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雌雄间前肢和后肢LDH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肢LDH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前肢LDH活性显著高于后肢;低氧2周及4周后,LDH活性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SD大鼠低氧2周后,LDH活性升高,但与常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的啮齿动物,骨骼肌代谢在低氧适应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甘肃鼢鼠适应低下洞道生活,前肢适应挖掘活动,无氧代谢能力较强。同时,由于甘肃鼢鼠长期适应低下低氧,其LDH水平显著低于SD大鼠,并在低氧2周和4周,LDH水平变化不明显;SD大鼠在低氧适应2周和4周后LDH会有所升高,说明其无氧代谢水平有所升高。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常氧、低氧2周及4周甘肃鼢鼠和SD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前后肢SDH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2周后,SDH活性降低,与常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4周后,SDH活性升高,但与常氧和低氧2周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D大鼠低氧2周后,SDH活性升高,但与常氧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4周后SDH活性进一步升高,但与常氧和低氧2周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啮齿动物骨骼肌在低氧适应过程中有氧代谢变化不明显。4.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常氧、低氧2周及4周甘肃鼢鼠和SD大鼠前后肢骨骼肌肌红蛋白(Mb)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前后肢Mb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间前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后肢Mb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低氧2周后,Mb浓度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低氧4周, Mb浓度降低,与常氧和低氧2周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前肢雌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后肢无显著性差异(P>0.05)。SD大鼠低氧2周后,Mb浓度降低,但与常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氧4周,Mb浓度进一步降低,但与常氧和低氧2周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肃鼢鼠前肢及后肢Mb浓度在常氧条件下,分别显著高于SD大鼠(P<0.05),低氧2周和低氧4周后,极显著高于SD大鼠(P<0.01)。说明甘肃鼢鼠骨骼肌中氧供应充足,即使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满足骨骼肌运动对氧气的需求。5.对常氧及低氧2周、4周的甘肃鼢鼠和SD大鼠体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鼢鼠雌、雄性体重在低氧过程中有所降低,但与常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SD大鼠雌性、雄性体重随低氧时间延长明显降低,与常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低氧2周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甘肃鼢鼠在低氧环境中,能较快调动自身适应机能,维持其正常体重。总之,在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和SD大鼠体内各器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的调节系统可能在不同水平产生适应性变化的整合,使骨骼肌的有氧代谢酶类和无氧酵解酶的活性发生不同变化。不同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骨骼肌各指标均较常氧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而SD大鼠各指标则在低氧应激到达一定程度时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甘肃鼢鼠长期生活在地下低氧环境中,对低氧刺激不敏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顺利启动自身整体协调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而在各个器官稳定的情况下维持在低氧条件下的生存。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内爬式液压布料机适用于电梯井位于建筑布局中央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本文基于内爬式液压布料机在南京华润国际社区项目的实际应用,对内爬式液压布料机的构造、安装、顶升进行了总结,通过与传统布料机对比发现,其具有连续布料均匀、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学位
高山峡谷碎屑流是一种常见的高山地质灾害,高耸陡立山体易因地震等外力作用发生岩体破坏,破坏岩体冲入山间峡谷并沿着峡谷顺坡下滑,下滑过程中逐渐发生破碎,以碎屑流形式高速向下滑移,形成高位破坏的高速碎屑流。此类碎屑流灾害的运动特性、末端积停形态及防控机理属滑坡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对此,自主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大型室内滑槽试验模型装置,通过调节倾角,揭示了不同粒径组成的碎屑流在不同防控条件下的运动特征及末端堆
大鼠出生后应激系统的发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应激低敏感期。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具有低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以及当遭遇外界温和刺激时不能够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升高。在最近的几年中,由于田鼠属内的种类繁多,所以田鼠逐渐成为研究社会应激的动物模型。然而,几乎没有文献针对棕色田鼠个体发育阶段的应激系统做过报道。因此,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棕色田鼠出生后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发育进行研究
在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中母线引下线与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间连接,通常采用设备线夹。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时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需要定期对设备线夹进行红外测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T/L346-2010)规定,"导线接续处的升温不应大于被接续导体的升温。"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当设备线夹螺丝出现松动时,设备线夹很容易出现发热现象,特别是在高温大负荷的情况下,设备线夹长时间发热
期刊
太白山溪鲵(B.taibaiensis)是宋鸣涛2001年在陕西秦岭地区发现的山溪鲵属的新种,模式产地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花儿坪。近几年对太白山溪鲵在秦岭的分布问题存在诸多争议。秦岭横贯中国中部,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该区域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隔区。因此在秦岭地区南北两侧不同区域的相同物种的不同居群之间,分子和形态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在2008年11月
三波混频过程中的非线性频率转换是非线性光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感念。获得具有可调谐特性的相干光源依赖于晶体中的非线性频率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两束不同频率的光入射到非线性晶体中,会以和频(SFG)或差频(DFG)的形式产生第三束光。由于在三波耦合过程中,影响频率转换效率的相位匹配条件对入射光频率非常敏感。因此,必须以适当的入射角度,温度和其它调谐机制来保证有效的频率转换。实际中,宽带频率的转换在超短脉冲光
神经编码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神经编码的认识已经建立了基本框架:频率编码和时间编码等。长期以来,神经纤维作为神经编码的基础,被认为起着传导通道的作用,其功能在于将携带信息的、具有一定时间先后顺序的电位变化信号转换为动作电位序列串,并忠实地传导到神经中枢,或是将神经中枢的信息传递给外周运动神经或是中间神经元。然而,轴突重复兴奋后表现的兴奋后抑制(Postexcitatory Dep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