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大城市化区域的协同性发展,目前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河北省来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形成全省不同层次的中心与外围紧密联系的高效率梯度和反梯度发展模式、重建河北省区域空间经济结构,是颇为紧迫的发展问题。依据这一研究目标,本文在梳理基本理论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河北省与京津关系的历史演化,分别从河北-京津的经济梯度、产业梯度和城镇层级角度分析了河北-京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并通过依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河北省区域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河北省围绕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与京津经济互动的特殊经济关系。本文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运用中心-外围理论研究河北省与京津的梯度差和经济互动,并通过建设“次中心”与“次外围”的互动关系来改善大“外围”的空间经济结构,使其与大“中心”形成高质量的协同发展关系,这在国内的研究中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京津对河北各城市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较大差别,旨在对重建河北省空间经济结构进行新性研究,包括对中心-外围区域发展互动理论的开拓创新、京津对河北省各城市有效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经济实践理论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思想创新。区域空间经济结构一般是由“点”和“网”构成,“点”是指经济集聚点,表现为城市和城镇,“网”是指联系性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网、服务网、市场交易网、产业连锁网、商贸服务网、社会保障网等。“点”和“网”的关系不同,所构成的空间经济结构就不同。京津冀之间既有相互独立的经济结构成分,也有相互补足的经济结构成分。京津的一般共性城市功能,是与河北广大城镇集聚点腹地构成产业连锁、经济网络的紧密联系,其特性城市功能是对河北省具有经济影响力。河北省近京津地方的发展必然会以京津为极点和磁力点发展,会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京津转出产业,从而形成和京津十分紧密的各种网络关系;远京津的地方在借力与京津主通道的同时,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从而会在河北省域内出现三到五个同构性的次经济中心城市。这些次中心内部各种网络关系极其紧密,而各次中心之间的网络关系可能薄弱,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系统。这样,整个京津冀地区就会出现比较独特的多层次中心-外围的空间经济结构。与一般中心-外围理论阐述的外围边缘化不同,这里的外围无论是对京津中心还是对河北省的次中心,都会逐渐被吸引到整个系统的发展中,而不会被边缘化。本文在研究河北-京津的经济发梯度、产业梯度、城镇层级等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京津对河北省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并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京津对河北省的有效辐射弹性,从而检验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提出了河北省更好融入与京津协同发展的经济策略,得到如下结论:京津冀十三个经济主体呈现不同的经济梯度分布:北京和天津分别位列高梯度区;石家庄和唐山位列中梯度区;廊坊、秦皇岛、保定、邯郸、沧州、张家口、邢台位列较低梯度区;承德、衡水位列低梯度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表现特征,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水平高、工业发展水平高、交通干线发达的经济主体综合实力评价值高,河北省省域的沿海和省会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值居于中间,河北省省域陆域和山区综合实力评价值相对低。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影响存在产业差异,北京主要影响其第三产业,天津主要影响其第二产业。从产业梯度来看,北京市具有发展优势的第三产业,是除批发和零售业之外的11个行业,与借力北京经济辐射的增长效应相结合,北京的上述产业较多向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城市转移,结果是能够促进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天津的发展优势产业,重点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一般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与借力天津经济辐射的增长效应相结合,河北的秦皇岛、邢台、承德、沧州、廊坊等城市应率先考虑承接天津相应产业转移,以形成最佳产业链条的空间结构。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影响和河北省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河北省各地区借力京津与省内互动发展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从城镇梯度来看,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四个城市是河北省的中心城市,其余七个设区城市可以作为河北省的次中心城市。因此,唐山、保定和邯郸应更为积极地主动接受京津的辐射,与京津实施经济互动;秦皇岛、邢台、承德、沧州、廊坊、衡水作为经济辐射的正向增长效应城市,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京津两个域外城市的经济辐射,另一方面还应积极争取省域内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与其形成高密度的经济互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有经济辐射力,且这种经济辐射力对河北省的经济影响能够切实推进河北省经济增长,但对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不同,且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影响程度与河北省城市经济梯度呈现正向分布。北京对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承德、沧州、廊坊和衡水等九个城市的有效经济辐射力弹性全部为正值,这说明这些城市在接受北京经济辐射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经济增长。天津对河北省秦皇岛、邢台、承德、沧州、廊坊等五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经济辐射力弹性较为显著,这说明天津对这五个城市的经济影响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经济增长。和河北省城市综合实力结论相结合,认为河北省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邯郸在京津有效辐射力作用下,经济增长效果明显;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最后两位的邢台和衡水,其经济发展正效应也最小,这说明城市综合实力是影响河北省接受京津辐射力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到城市综合实力因子得分,发现京津对城市承载力、环境、工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城市的有效辐射力的增长效应更强。可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京津对河北省各城市的经济影响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河北省各城市应根据不同的比较优势,从借力京津发展进而产生经济互动。面对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辐射影响力,河北省能够接受多少经济辐射力,并且是否能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可持续的推动力,是河北省与京津能否产生良性经济互动关系,进而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此,河北省各城市应充分估计与京津、与省内城市之间的合作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率的合作方式和途径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河北-京津的区域空间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基于京津冀区域多层次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经济结构,河北省总的发展策略,应是一种多层次的梯度推进过程。首先,要在逐步实现和京津社会经济发展对接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社会经济资源,形成省内经济发展的“次中心”,以便有能力承接京津的辐射;其次,摸清各次中心城市基础部门的规模结构,依据城市化区域的地理特点,实施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最后,从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四个方面策略保障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使河北更好的与京津协同发展。总之,随着京津冀区域越来越成为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区,随着京津冀区域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得到具体的实践性推进:一方面,鉴于河北腹地对京津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京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考虑到与河北的协同进程;另一方面,河北不仅要借力京津发展,而且要立足自身实际,站在与京津协同发展的高度,运用产业发展策略、城镇发展策略和体制机制改革策略等有效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虽然目前河北省和京津的综合实力差距还很大,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不断得到实现,并朝着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迈进。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河北省将会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这一大城市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