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IL-33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L-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共131例,其中男81例,女50例,年龄32~77岁,中位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经由病理证实并且术前未行任何化疗或放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3 mRNA的表达水平,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检测70例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石蜡标本中IL-33的蛋白定位与表达,进而分析IL-3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肿瘤组织中IL-3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IL-33蛋白主要表达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在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中腺鳞癌中表达最低。此外,IL-3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IL-33 mRNA表达水平与术后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结论】IL-33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呈现明显下调表达,且其低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由此提示,肿瘤生长导致细胞损伤而释放的“危险信号”是抗肿瘤的重要因素之一,IL-33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目的】分析IL-33的受体ST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计131例,其中男81例,女50例,年龄32~77岁,中位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经由病理证实并且术前未行任何化疗或放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2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肿瘤组织中ST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在腺鳞癌组织中表达最低。此外,ST2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但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和TNM临床分期有关。【结论】ST2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ST2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