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股沟大出血是平战时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但因其解剖位置特殊,传统止血带及人工按压方式难以在该部位实现有效、持久的加压,因此腹股沟大出血成为院前急救及战现场救治的难点。而对出血动脉近心端长时间、高强度的压迫则会导致动脉严重损伤,为后期动脉吻合及保肢带来困难。因此在腹股沟区完全止血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动脉的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影响压闭骼外动脉远端所需动脉上方压强值的因素,验证了基于张力带原理的战创伤腹股沟大出血体外压迫止血技术的可靠性,为新型止血带的研发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方法1.髂外动脉阻断压与观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取69名研究对象,获取其血压、大腿根部周径、BMI指数。利用超声诊断仪,于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寻找髂外动脉远端,测量其血管内径、流速峰值及上方软组织厚度,并在其上方皮肤做标注。将薄膜压力传感器传感区域(直径1cm)固定在超声探头传感器面中央,以标记点为中心,沿髂外动脉走向,利用超声探头(宽1cm、长5cm)对髂外动脉远端进行垂直加压。当动脉完全阻断时获取其上方压强值。对观测指标与该压强值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指标。2.曲线纱布体外压迫阻断髂外动脉所需压强的测量及分析。选取26名研究对象,将薄膜压力传感器传感区域固定在腹股沟韧带与髂外动脉交叉点,利用宽度不同的曲线纱布块以交叉点为中心对一侧髂外动脉远端进行垂直加压。当腘动脉血流消失时停止加压并记录数值。检测结束后将该数值转换成压强值。利用多组资料的单向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3.基于张力带原理的战创伤腹股沟区大出血体外压迫止血技术可行性及可靠性研究。随机选取20名符合标准的男性军人为研究对象。利用军队现有的止血产品依靠该技术对腹股沟韧带与髂外动脉交叉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计算阻断髂外动脉远端血流的成功率。以上所有实验均在双侧腹股沟区进行。结果1.超声探头下髂外动脉阻断压与观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流速峰值及收缩压与超声探头下髂外动脉阻断压相关(R=-O.213,P=0.012;R=0.191,P=0.02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流速峰值及收缩压与超声探头下髂外动脉阻断压相关(P=0.02,P<0.01)。2.曲线纱布体外压迫阻断髂外动脉所需压强的测量及分析。宽度分别为1cm、3.5cm、6cm、8.5cm的曲线纱布块压闭髂外动脉远端所需的动脉上方压强值分别为91.54±11.14mmHg、56.19±8.49mmHg、56.31±8.38mmHg、57.15±8.01 mmHg。对其中宽度为 3.5cm、6cm、8.5cm的曲线纱布块所需压强进行多组资料的单向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对宽度为1 cm的曲线纱布块所需压强与其它宽度的曲线纱布块所需的压强分别做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基于张力带原理的战创伤腹股沟大出血体外压迫止血技术可行性及可靠性研究。利用军队现有的止血产品依靠基于张力带原理的战创伤腹股沟大出血体外压迫止血技术对髂外动脉远端血流进行阻断。1名受试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被迫终止实验,实验成功率达到95%。结论流速正常时,收缩压越高、流速峰值越小,超声探头压闭腹股沟髂外动脉远端所需的动脉上方压强值越大,越难以通过体外压迫实现止血。曲线纱布宽度≥3.5cm时阻断髂外动脉血流所需的动脉上方压强值最小,提示止血带加压模块宽度应达到3.5cm为宜。基于张力带原理的战创伤腹股沟大出血体外压迫止血技术具有可行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