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触发了人们对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的思考。因此,考察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也许会给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应急能力方面带来新的思考,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绩效。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银行绩效测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如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厚前沿分析法(TFA)、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等。但这些方法主要是对银行系统内部的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大多均未把研究视角从商业银行体系内部转移到银行的经营环境对银行绩效影响上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在理论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随后,本文在Bresnahan模型框架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来说明金融发展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最后本文对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总量和结构视角分别考察了金融发展变量(M2、股票市值、保费收入、银行信贷)与各类商业银行绩效变量(资产、负债、不良贷款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0个商业银行2005—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市场是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必备宏观条件,金融发展唯有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在当期和长期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2005—2011年间,中国金融发展变量与商业银行绩效保持着均衡发展关系,且不同变量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首先,金融发展变量中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股票市值增长率(CAP)以及保费收入增长率(BF)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LD)、不良贷款率(NPL)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说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股票市值增长率以及保费收入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银行信贷即固定资产投资(K)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有负面效应,对流动性比率即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说明银行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快中国商业银行业经营市场化的改革,减少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上过分干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干预,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从而资源能顺利流向高增长、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经济部门,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增长,商业银行储蓄、信贷业务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经营绩效也会随之提高。其次,中国货币当局应该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实际储蓄利率水平,防止商业银行实际储蓄利率为负,鼓励家庭储蓄并促进金融机构将储蓄资本有效转化为高效率的投资,提高资本形成速度。最后,应扶持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政府应该鼓励逐步以国有大银行为导向的金融结构转变为以重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商业银行为导向的金融结构,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机制,取消对其不公平的待遇,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必要条件下适当提供差别化的政策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