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世界的建构与建构中的偏离——池莉小说创作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烦恼人生》发表以来,人们一直在“新写实小说”的范畴对池莉创作加以批评和研究.由于“新写实小说”概念的出台本身就是批评家和杂志社“操作”形成的产物,所以这一指标不能够完全涵盖池莉创作的内容与精神价值指向,池莉写作的意义在“新写实小说”的座标系里无法得以确切地体现.作为一个当代小说家,池莉对中国文坛的贡献主主要在于她以中国当代工业重镇武汉市的市民生活为摹本,创造了一个丰满而独特的市民世界.池莉的市民世界小说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是从封闭贫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到开放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国都市百姓的审美欲求与人生欲望在文学中的透射.池莉的写作是视点下沉的“仿真写作”.作家这种放弃人生批判立场的写作很容易被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市民趣味所俘获,由市民日常生活的仿真写作滑向满足市民宣泄欲求的虚构故事,由对笼罩在市民生活的神性光环的剥离转向对市场需求的迎合.从改革开放刚刚启动的80年代到商业经济已经无孔不入的90年代,池莉的市民写作也由从理想的纯文学向商业语境中的时尚化写作迁移,从意蕴丰厚的市民文学向表层化都市言情靠拢.这是池莉写作需要反省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中国文坛必须正视时的一个现象和一个不应回避的话题.该文在横向描述了池莉的平民世界以后,又纵向考察了池莉的写作历程,再次勘查了其写作的意义与缺陷,指出了其市民世界在建构过程中的偏离.
其他文献
当代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深远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关于大众文化的评价形成两种对立的意见:一些人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学艺术“大众化”的实现,体现
汉语词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结构中发挥着区别意义和功能的作用,从古到今,汉语词序有继承有发展有变化.但是对于汉语词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
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杂文运动又与鲁迅先生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鲁迅在他最钟爱也是最契合他的杂文创作中刻录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它不仅是涵盖
在现代戏剧史上,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无疑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就其戏剧题材的广度、思想的尖锐性、现实性,还是就其艺术技巧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独创精神而言,
传统语言文字学着述丰富,文字、音韵、训诂三门素为历代学人所重;唯音义一门的研究,一直颇为冷清。从各公私书目看,音义书基本没有独立的类属,多分门别类地附列于经典文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