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从狭义上讲,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是指散文不拘于形式;神“聚”是指散文的主旨明确。我国很多优秀的散文家,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然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中国散文英译研究方面的专著。中国散文翻译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其他题材的翻译研究。美学的出现为翻译的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文学以及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美学是研究人对美的感受的一门学科,而翻译美学则是美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一直以来就倍受译界学者的关注。要想以另一种文字表达出同样的意思,译者的美学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现代散文的翻译研究离不开美学,因为散文讲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换句话说,散文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整体美。散文的特点决定了好的散文翻译必须是灵活地将“形”与“神”统一起来,也决定了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根据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中的美学主体、美学客体、美学再现和美学标准的角度,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意境,等各个层面对张译《故都的秋》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探讨,即分析张译的散文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论证了翻译美学理论应用于散文翻译的必要性。本文为散文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美学视角,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同时,也证明了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在现代散文翻译研究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为更好地翻译散文,翻译美学理论应当始终贯穿于散文翻译的各个层面:译者应以美感作为翻译的关照,适当运用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再现审美客体的美感特质;就审美主体而言,译者应该了解审美认知过程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审美素养,以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希望本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得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