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巨变时期,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原始社会用贝充当一般等价物,从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出现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战国时期各国开始铸造各式各样的货币,青铜货币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当时青铜货币主要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四种类型,这四种货币种类分别形成了四大流通区域,以周、晋、郑、宋等国为主的布币区域,以齐、燕等国为主的刀币区域;以秦国为主的圜钱区域;以楚国为主的蚁鼻钱区域。先秦大部分货币类型在三晋各地流通,三晋属于布币流通区域,同时兼铸刀币和圜钱,因此,三晋货币基本包括了先秦货币类型,三晋货币在出土数量和货币种类上都远超其它货币。货币是直接与铸币业和商业相关联的,通过三晋货币铭文能够对其铸币业和商业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三晋货币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韩、赵、魏四国的货币形制、铸造时间、流通区域进行总结。韩国货币主要有斜肩弧足空首布、锐角布、方足布三种,其铸造时间为公元前380年到公元前230年,货币流通区域为山西东南部、河南西部等地;赵国货币主要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刀币、圜钱五种,其铸造时间为公元前491年至赵国灭亡,货币流通区域为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魏国货币方足布、锐角布、桥足布、圜钱四种,其铸造时间为战国早期至魏国灭亡,货币流通区域为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地;第三部分,主要利用已经收集整理的货币铭文,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参考古代文献对其进行释读、考证,结合春秋战国各国地图概况,对韩、赵、魏三国的铸币业分布区域概述。从研究结果来看,三晋铸币业有明显的聚集趋势,除了少数铸地外,韩、赵、魏在疆域范围内分别形成了几大铸币区域,韩国有上党铸币区、平阳铸币区、洛阳铸币区、新郑铸币区;赵国有晋阳铸币区、邯郸铸币区、中山铸币区、雁门铸币区;魏国有安邑铸币区、大梁铸币区、上郡铸币区、河内铸币区。三晋铸币业的分布反映出其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军事要地、经济中心的特点,并且三晋铸币业有着明显的地域变化。战国早期和中后期三晋铸币区域出现了变迁,韩国铸币区域从汾河流域和太行山东部迁移到洛阳盆地周围;赵国铸币业区域从吕梁山脉两侧迁移到华北平原都城周围;魏国铸币区域从运城盆地迁移到华北平原大梁周边。通过对三晋铸币业区域进行分析,影响铸币业分布的因素依次为政治中心、矿产资源、经济中心、军事中心等。第四部分,主要结合出土货币数量与传世文献记载,对三晋商业中心的分布进行总结,韩国有平阳商业区、新郑商业区、荥阳商业区、宜阳商业区;赵国有邯郸商业区、北疆商业区、晋阳商业区;魏国有河东商业区、河内商业区、河外商业区。商业中心小于铸币业的分布范围,并且商业中心的出现受到特定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来看,影响三晋商业中心分布的因素依次为国家都城、水陆要道、经济富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