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思想在古代文论中具有深厚的传统,虽然近年来传统文体学研究渐成学术热点,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但尚有不少空间值得深入挖掘。中国文体思想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六朝是中国古代文体思想正式成形时期,古代文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在六朝形成,并奠定了后世的文体研究的理路和理论面貌,同时,文体是六朝文论的核心问题,因此六朝文体思想是古代文体理论和六朝文论研究的至佳切入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阐释六朝文体思想,不仅能为理解和阐释六朝文论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视角,也能促进传统文体思想研究的反思、发展,并能为初步建构汉语文体学提供本土资源和历史参照。有鉴于此,本文以西方现代文体学理论为参照和对比视角,将六朝文体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试图整体阐发六朝文体思想,从而全面地描述、审视六朝文体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关于六朝文体思想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的考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六朝作家的创作有凸现形式的倾向,从建安文学的“诗赋欲丽”到西晋文学的“轻绮”、“采缛”,直至南朝的“雕藻淫艳”,文学创作愈来愈关注辞藻、对偶、声律、用典等语言表达方式的雕琢。齐梁至隋唐一直到近代,在儒家宗经载道文学观念的主导下,六朝雕章琢句的形式倾向屡遭批评。为什么六朝会出现雕章琢句的形式倾向?这其中涉及到文学自身的内部发展规律,也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章对六朝文体思想作发生考察,主要从社会政治情势、思想文化背景入手,寻求六朝文体思想发生及流变的成因,以探究由文体所连接的历史、现实、思想、文化、文论等交错叠合的复杂关联域,透视六朝文体思想“如此这般呈现”的历史文化语境。就社会政治情势而言,本文主要择取两点作具体考析:一是文人群体的构成及其变迁,尤其是门阀士族阶层的形成及其地位变迁,直接影响到其时文体思想的发生与嬗变。二是社会的动乱与频繁的文祸,导致文学创作的形式化倾向,文学思考相应出现内部转向,文体研究大为繁盛。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六朝的哲学思想背景阐释六朝文体思想的发生。六朝哲学思想变革的深刻背景,从两个方面直接启示了文学的“语言学转向”,一是玄学哲学及佛学本土化进程中的语言策略,二是魏晋哲学对两汉性情之辨中情恶思想的摈弃,为文学“缘情”说提供了思想基础。两方面的交互作用,使得以诗赋为主的文学的本体特点,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得到了越来越明晰的界定。第二部分,关于六朝“文体”概念的内涵辨析。在系统考析六朝文体思想发生的历史文化语境后,第二章试图全面清理六朝“文体”概念。首先,对“文体”范畴作语源学及语义考索。通过考析“文”义之历史变迁,确定六朝时期的“文”以审美为内核,故重情尚文,具有纯文学内涵。所谓“文体”,即“文”之“体”,指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属于文学形式范畴,六朝纯文学观念的逐步清晰,文学研究渐由外部观照转向内部的特质研究,故“文体”概念成为六朝文论的重要术语,文体研究成为文论热点,文体意识的兴盛,又成为六朝文学思想走向自觉的重要标识。其次,对“文体”概念进行特点辨析。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本质与特质认知均建基于对文学语言的界定与认识上。“文体”概念首先涉及的便是文学的语言形式问题,古人的文体研究也以“怎么说”的语言探讨为中心,此所谓“文体”概念的语言本位性特点。本文通过文体与语言的关系考析,凸显六朝“文体”概念的语言阐释维度。从语源上看,“文体”这一范畴是由“十二属”构成的“人体”引申而来,指文章或文学的存在之体,于此可推知“文体”概念具有与“人体”类似的有机整体性特点,以呈示“文章之整体”的涵义。所以中国本土语境中的“文体”,虽然以语言为本位,却不是一个语言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指向文学的审美本质,这就使“文体”的内涵具有多因素有机组构的整体性。六朝论“文体”的有机整体性特点,不仅着眼于“文体”概念本身的整体性特征,尤着意于阐发由文体所联结的文学构成要素的统一性,触及到情、采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文体与情性的关系考析,凸显六朝“文体”概念的整体性特点。对六朝“文体”概念作语义考索和特点辨析,意在正本清源,从概念上澄清对“文体”的简单化理解和形式化误读,为阐释六朝文体思想奠定概念工具。第三部分,关于六朝文体思想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在具体辨析了六朝“文体”概念的内涵和特点后,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探讨六朝文体思想的内涵及构成。第三章探讨六朝文体思想的主要内涵。词情与声情是构成诗美的两大特色。词情更多地与“意”相联,声情更多地与“动人之色”相关。“意”归于正,归于合乎儒家之正道,以及温柔敦厚之诗教;而“情”归于“动人之色”,强调地是情之动人的审美感动力。故“意”佳不等于诗佳,还必须要有“以声情生色”和“一往动人,而不入流俗,声情胜也”的艺术独特性。六朝文体思想重视文体形式及其审美效果和表达功能,正是强调文学“以声情生色”的艺术特质,而对这一艺术独特性的研究,正是六朝文体思想的突出贡献和主要内涵。第四章探讨六朝文学语言的形文之美和声文之美,结合其与汉语表现力的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和表情功能进行具体阐释,以呈现六朝文体思想的构成及理论特质。六朝批评家对作家、作品和特定文学体裁语言的声文、形文等的研究,总是联系其情感的内在质地、联系“情文”进行整体性研究,所以,六朝文体思想以语言形式为核心,具有语言本位的形式化特点,同时又不能视为单一的语言学分析系统,而是情感和辞采组构而成的“充实的形式”,表现出有机整体性特点。第四部分,关于六朝文体思想的理论意义。如果说以上三部分偏重阐发六朝文体思想的基本问题,本书的第四部分则转入了对六朝文体思想的影响研究。第一节探讨文体视域下的六朝文论。六朝文论方方面面都触及到文体、语言等文学形式问题,语言、文体成为六朝文论的核心,它不仅牵涉到文学的每一个问题,而且具有根本性地位,举凡文论家的文学创作观、欣赏与批评论,甚至文学本质观、文学史观等关乎文学的根本性问题,均可从其文体观念中推出,故此,文体观念成为理解和评述六朝文学观念的关键点和重要观照角度。本章择取“文体”作为概念分析工具和理论观照视域,系统阐释六朝的文学批评论问题,试图为描述、评价六朝文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第二节探讨六朝文体思想对建构汉语文体学的启示。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艺术形式的研究一度成为主流。相比之下,我国文论中的形式研究显得薄弱,至今还没有出现中国人自己锻造的形式美学。我们只能借用西方的形式文论,对中国文艺作品进行形式分析。但由于中国文学以单体独文的汉语言为载体,西方形式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就不能对中国文艺的形式特征作出有说服力的概括和贴切的解释。由于缺乏立足于本民族文艺作品形式研究的理论成果,我们对西方形式美学的接受也存在不少生搬硬套和误读,更无法与之进行有效对话。因此,锻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文论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理论课题。六朝文体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与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相通的语言分析视域,而且对汉语的诗性特征、汉语文学的文体形式、审美效果及表情模式有着充分的研究,从而为汉语文学的文体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本土理论资源。本文研究六朝文体思想对于建构汉语文体学的启示性意义,不拘囿于具体问题的的机械搬用,而着重于其问题意识和思路方法的理论借鉴意义,尤为强调其语言分析视域及整体性研究范式的方法论意义。据此,本文提出建构语言学与诗学互释的汉语文体学的初步设想,并作出了初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