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周一至周五除去课堂教学活动所需时间以外的其他所有剩余时间内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所构成的生活。本文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该校三、四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现状,其中包括课间生活的时间利用情况、空间利用情况、小课间自由活动情况与大课间课外活动情况。中年级小学生的课间生活主要由小课间和大课间组成,小课间学生的活动以课间游戏为主,大课间学生的活动包括课间操活动、升旗仪式和各类校内活动等。本文从小课间游戏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对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进行阐述,小课间游戏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游戏培养守规则、合作与竞争、宽容、关怀等道德品质,在游戏中磨练耐挫力、自制力等道德意志。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参加升旗仪式培养爱国情感、学会自律,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类活动培养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通过参加竞赛类活动培养羞耻感与集体责任感,通过参加宣传演习类活动感知社会职业、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经观察发现小学生课间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存在于教育管理者与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互动中。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对本校教师子女的优待等不公平现象、不诚实的“诚实教育”、理性精神的匮乏。师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教师占用学生小课间等不人道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差别对待等不公平现象、教师教学生说谎等不诚实现象。小学生课间生活中出现不道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对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认知不足、可利用资源不足、课间活动的功利性、教师与学生的消极参与等。通过剖析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中不道德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具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构成要素:合理的时间与空间安排、高效利用的小课间、新颖有趣的课间操、走出刻板的升旗仪式、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从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角度提出有助于建构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建议:教育管理者统筹全局、教师有效参与课间生活、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