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世界性妇女问题之一。它不仅是女性人权问题、健康问题和发展问题,也是国家公共卫生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鉴于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社会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它在反对家庭暴力的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也是多面的。一方面,大众传媒是公众感知和了解家庭暴力的主要途径,对受众关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和行为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暴力预防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
本研究结合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对国内四份比较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1996-2006年11年间的家庭暴力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对我国报纸媒体的家庭暴力议题建构及建构偏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报纸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主要以个案报道和法律政策进程类报道为主,报道倾向中立,主要分布在国内新闻版和法律权益版,以消息和评论述评为主要报道类型,报道主要来自记者媒体和政府权威机构,字数在200-2500字之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报纸媒体的家庭暴力议题构建日益成熟与理性,无论是从报道数量,还是从议题内容、报道类型及报道倾向上,都有长足的进步。而不同的报纸因为自身定位的原因对家庭暴力报道有所侧重。研究也发现媒体在家庭暴力议题建构中存在偏差:注重自上而下宏观法律政策灌输,忽视微观个体生存状态及民意反映,报道方式单一,新闻软化,宣传力度不强;报道表面化,就事论事,很少触及事情的本质,提供的救助信息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传媒社会监督与舆论导向功能;媒体自身存在的认识误区,妨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而引起偏差的因素包括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家庭暴力议题自身的构建过程及媒体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
为了做好家庭暴力报道,本文认为媒体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提高重视程度,控制报道流程,同时丰富报道形式、深化报道内涵,加强社会性别意识,行业自律和相关研究,建设性的完成媒体社会监督和舆论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