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说来,其需要扮演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者、党团和班级建设者、学风建设者、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者、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者、理论和实践研究者这九个角色(2)。本文以角色理论为研究框架,采用美国社会学家特纳(Jonathan H.Turner)关于角色建构(role making)的理论观点及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关于角色建构的理论描述为基础进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建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本研究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期望的演变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的实际情况;采用深度访谈法了解优秀辅导员角色领悟的情况、角色实践的有效措施以及个体在角色建构出现困境时的应对策略。本文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建构研究操作化为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阶段:第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望。角色为个体间的互动提供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存在其固有的期望模式,即角色期望,并对应适当的行为方式,成为角色建构的参照和起点。这部分包括了角色期望的历史演变过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以及其特点。第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领悟。角色领悟是个体对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条件、价值观念的差异,个体对同一角色的领悟存在着差异,角色领悟的差异会导致角色实践的差距。这部分包括了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和受访的辅导员角色领悟的现状。第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实践。角色实践是个体在角色建构的过程中,继认知角色期望、进行角色领悟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这部分包括了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和受访的辅导员角色实践的现状。第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建构。在角色实践的过程中,角色扮演者也在不断地进行“角色建构”,努力将角色演得更好,并赋予角色更为丰富的内涵。这部分包括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角色建构面临的困境、组织在个体角色建构中的策略和个体在自我角色建构中的策略。经研究发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进行角色建构的过程中,将面临角色期望的多样性、角色领悟的不充分性和角色实践的繁重性等困境,此时组织需要通过配置班主任和辅导员助理来减少辅导员角色期望的多样性;通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辅导员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把好辅导员的入口关。实现辅导员工作注册制,把好辅导员工作的过程关。完善各级培训制度,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来提高辅导员角色领悟的充分性;通过划清辅导员工作界限,营造同向同行的育人环境来减轻角色实践的繁重性;通过构建辅导员工作团队,打通辅导员“多线”晋升通道来促进辅导员有效建构自我角色。辅导员个体需要采取寻找工作中的合力来减少角色期望的多样性;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来提高角色领悟的充分性;总结事务性工作的规律来减轻角色实践的繁重性;提高角色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内在一致性等策略建构自我角色,赋予角色更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