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单侧腰椎小关节分级切除对不同运动状态下同节段腰椎间孔形态变化的影响机制,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8例新鲜尸体脊柱腰段完整标本(L1-S1),通过依次对标本进行分级切除L4/5的后部结构,共造成5种减压情况:A完整脊柱结构、B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1/4、C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1/2、D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3/4、E左侧小关节全切除,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分别模拟中立位、前屈、后伸、同侧弯及对侧弯运动体位,在加载负荷为2000N、加载力矩为10Nm的状态下,以改良的U形微型位移传感器结合游标卡尺依次测量加载前后各组L4/5椎间孔高度及最大、最小宽度值。对各组载荷前后的位移变化及位移的变化范围(range of variety,ROV)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即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①完整组标本无载荷状态下,L4/5椎间孔高度为18.40±0.79mm,最大宽度为8.64±0.40mm,4.69±0.20mm;负载2000N后各孔径均减小而且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以10Nm的弯曲力矩加载时,L4/5椎间孔高度及最大、最小宽度分别在中立位、后伸、同侧弯状态下三者均显著减小,在前屈、对侧弯状态下明显增大,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椎间孔孔径随不同体位改变明显。
②在中立位、后伸位和同侧弯体位负载2000N时,当腰椎单侧小关节切除大于1/2后,L4/5椎间孔高度,最大宽度、最小宽度与后部结构完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前屈位和对侧弯体位时椎间孔各径线与完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③小关节分级切除后,在五种不同运动体位载荷状态下,各组L4/5椎间孔高度、最大及最小宽度的ROV与后部结构完整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在前屈及对侧弯时变化幅度较小,在中立位、后伸位、同侧弯位时变化幅度较大,且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达1/2以上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①腰椎椎闻孔随不同体位变化较大,其中前屈、对侧弯时增大,在中立位、后伸、同侧弯时减小。
②当单侧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时,同节段腰椎间孔孔径有显著性变化,在相同载荷下尤其以中立位、后伸位及同侧弯时为著,提示可能出现椎间孔狭窄。
③在外科操作进行后部结构切除手术时,尤其是小关节切除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使手术在彻底减压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腰椎后部结构的破坏,确因病情需要小关节切除部分大于1/2时,就应当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对腰椎手术节段进行功能重建。
④改良U形微型位移传感器是测量离体腰椎间孔孔径的有效工具,操作方便,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