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作对照,在武川地区开展田间覆膜栽培马铃薯小区试验,对比研究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两者对土壤和马铃薯的覆盖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差异,同时观测各地膜的降解状况,明确降解地膜的可控性能;通过地膜埋土试验,研究降解地膜埋入土壤后的降解特性,与普通地膜对比消除残留污染程度,为干旱区地膜覆盖栽培健康发展以及在武川县域内推广应用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保温性能优于普通地膜。在马铃薯现蕾期之前,大部分降解地膜未降解,生物降解地膜较普通地膜明显提高了土层5 cm和10 cm 土壤温度,在马铃薯现蕾期至开花期,地膜出现孔洞、裂缝发生降解,此时地膜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但降解地膜的保墒性能较普通地膜有一定差距。覆盖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马铃薯生育期提前2d,与不覆膜相比,覆盖地膜的马铃薯株高增高0.3 cm~13.1 cm,生育时期缩短4~6d。在增产方面,覆盖降解地膜可提高马铃薯产量,部分降解地膜覆盖处理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可增产6.32%~11.28%,部分降解地膜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地膜增产1.95%~26.73%。覆盖降解地膜的每公顷投入成本比覆盖普通地膜高510.0元,比不覆盖地膜高2250.0元,覆盖3号、9号和10号降解地膜的产值比普通地膜提高6.4%~11.3%,纯收入提高10.0%~30.0%。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可控性能较差。大部分供试降解地膜从覆盖到出现自然小孔洞的诱导期偏短,未达到70±5 d的诱导期目标。随着覆盖时间推移,供试降解地膜逐渐降解,其中五种降解地膜覆盖30d~35 d后出现降解,四种降解地膜覆盖40d~45 d后开始降解,降解地膜裸露部分与埋土部分降解不同步,马铃薯收获时降解地膜未进入无膜期。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同地膜埋入土壤取样调查发现,大部分全生物降解地膜呈现先快后慢的降解趋势,普通地膜的降解程度很低。埋入土壤180 d后,12号降解地膜横纵向的各项力学性能保留率均为0.0%,其降解程度最高,其他降解地膜的断裂伸长保留率都低于32.7%,普通地膜的纵向断裂伸长保留率是57.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补肾调泡周期法对PCO模型大鼠动情周期、内分泌激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动情周期规律的SD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
随着国家铁路隧道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修建的大断面隧道数量越来越多。尤其在西北地区,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土质特征给隧道的修建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穿越红黏土地层高铁隧道的施工建设更是困扰广大隧道建设者的一大难题,在该地层条件修建隧道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已有的设计施工经验不多,建设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本文以中国铁路总公司项目“银西高铁黄土源区隧道修建技术研究”(2017G007-G)为背
目的: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有多种体细胞来源,但不同体细胞来源iPSC在分子水平,转录调控水平有何差异仍不清楚。在此基础上本
近年来,基于多种基因编辑工具创造的优异动植物种质材料与品种以及矫正、治疗的一些遗传性疾病让人充满期待。以CRISPR系统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在第三代
目的:以每搏变异度为目标导向,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手术中输注不同液体后的肝肾和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溶液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对于构造复杂而速度简单的地质情况,叠前时间偏移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非常适用于我国陆相沉积地层的精确成像。影响Kirchhoff积分类叠前时间偏移效果的关键参数主要
对于非能动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分析通常采用确定论安全分析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在系统动力学和物理模型上具有高保守性的设计基准事故进行安全评价。但是DSA缺乏考虑相关系统的参数,以及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概率论安全评估(PSA)通过扩展输入参数,运用范围广泛的概率值来克服这些限制,这对于当系统参数不确定性显著影响系统的失效行为时有重要意义。IDPSA方法是连接确定论和概率安全性分析之间的桥梁,可以产生更
作为承担身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在遭受各种损伤因素后,肝细胞会启动修复,以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但当肝脏遭受慢性损伤后,过度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会导致肝脏淤痕的产
近年来黄栌枯萎病在我国华北多地发生,引起叶片萎蔫,甚至全株死亡,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损失。黄栌枯萎病的病原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一种土传
由于点火延迟与流动速率的不匹配,有效混合与高效燃烧的组织形式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利用激波与燃料作用形成流向涡结构,是实现高效混合燃烧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