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倡导“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理念。但据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得知,目前7-9年级的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调查发现,67.3%的学生学习仍然采取被动接受式,课堂师生互动少,偶尔回答过老师提问的学生占总数的65%。学生不会自己创造条件去学习,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学习不够。科学实验时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意识不强,很少“动手”的学生占总数的66%。实验过程中偶尔有疑问产生的学生占总数的57%。
统计检验表明,7-9年级男生与女生的实践能力无明显差异,说明科学课程的学习没有性别优势。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其概念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学校和年级有较高的相关(r值都大于0.6)。但参与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影响却不明显(r值为-0.263)。
对此,本课题通过历史研究,在了解了主要盛行于西方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PBL策略和主要适用于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LBD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课堂的PBL科学学习策略(以下简称C-P-C策略)。提出了C-P-C策略应遵循的五条原则,以及实证问题和非实证问题两个不同的操作流程。在具体的科学教育过程中,C-P-C策略的实施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种探究技能;建立学习共同体、设置问题箱和问题板、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进行检核等多种方法。
实验研究表明,在常规教学中渗透C-P-C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是有效的。从总体上来说,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有显著的差异(Statistica6.0 ANOVA检验,F=-7.095,df=84,p=0.000,试卷的分半信度为0.752)。前后测成绩的平均增量效应值为1.36,远大于0.5,且平均增量效应的ANOVA检验,其结果也显示有较高的差异,这说明本策略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效果显著,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解专家学者对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看法,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进行了采访。姚穆院士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问题极感兴趣,对本课题提出的C-P-C策略表示赞同,佐证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姚穆院士依据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提出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不少好的建议,本策略针对新一轮教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构建,对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