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SPHK1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目的:骶骨脊索瘤是一种容易局部复发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由于其对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然而,即使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复发率仍然较高。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在研究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是肿瘤行为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SPHK1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脊索瘤的预后判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了42例骶骨脊索瘤和16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鞘氨醇激酶1(SPHK1)的表达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了SPHK1与临床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2例骶骨脊索瘤组织标本中,69%(29/42)呈现SPHK1高表达,而在瘤旁正常组织,只有19%(3/16)高表达(P=0.001)。同时,q RT-PCR结果也显示了骶骨脊索瘤中SPHK1 m RNA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PHK1高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和周围肌肉侵袭相关(P=0.019,P=0.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SPHK1高表达患者持续无瘤生存时间短于SPHK1低表达患者。结论:本研究发现SPHK1的m RNA和蛋白在脊索瘤中都呈过表达,与骶骨脊索瘤的侵袭和复发明显相关,它有望作为一个脊索瘤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第二部分SPHK1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与MAPK通路的相关性目的: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恶性骨肿瘤。研究表明SPHK1能够调节MAPK通路来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文献报道,MAPK通路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而其中成员RAF-1和ERK1/2作用显著。本研究旨在检测骶骨脊索瘤中的SPHK1与MAPK通路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42例脊索瘤标本和16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PHK1、RAF-1和ERK1/2的表达,并且进一步分析了SPHK1与RAF-1、ERK1/2的相关性,以及RAF-1和ERK1/2与骶骨脊索瘤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RAF-1和ERK1/2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08,P=0.01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PHK1的过表达与RAF-1和ERK1/2表达呈正相关(P=0.016,P=0.011),并且RAF-1和ERK1/2表达显著相关(P=0.001)。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示,RAF-1的过表达与周围肌肉侵袭(P=0.032)和肿瘤的复发(P=0.002)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无关(P>0.05)。ERK1/2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44),与性别、年龄、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复发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AF-1与肿瘤的持续无瘤生存期相关(P<0.005),而ERK1/2则与预后无关(P=0.961)。结论:RAF-1和ERK1/2在骶骨脊索瘤中呈高表达,二者与SPHK1表达密切相关,SPHK1可能通过调节MAPK通路来促进脊索瘤侵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