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水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200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REE)是一组化学性质相近且具有系统性差异的化学元素,包括镧系元素(La~Lu)和Y。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比单个元素具有更好的示踪性,它是水环境研究中常用的示踪剂。稀土元素可以提供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热力学条件的相关信息,在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地表风化和水体迁移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和配分模式会发生变化,物理化学条件(如pH、氧化还原条件、吸附/解析反应等)是影响稀土元素浓度和配分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水体中的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水粒相互作用、元素赋存形态及循环特征等。除此之外,由于稀土元素与三价锕系元素(Am3+,Cm3+,Cf3+)的离子半径相似且电荷相同,稀土元素还可以作为化学类似物(替代物)来预测一些放射性元素在天然水域中的行为。
  本论文首先对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内陆地表水体。在此基础上对抚仙湖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断面物化参数及水化学特征、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分异特征和分异机理、溶解态稀土的形态特征、颗粒态不同提取形态中的稀土浓度、分异特征和分异机理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溶解态稀土富集实验中,通过紫外-H2O2氧化,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去除有机碳后的稀土预富集效率可以提高17~29%。pH4.60±0.10是最佳的pH操作条件。在该条件下,流程空白和检测限分别在0.34~22.0pg/kg和0.34~12.9ng/kg之间。使用Tm作为内标计算稀土的回收率,加标回收率在97~101%之间。
  (2)从湖泊的水温分层特征来看,抚仙湖属于永久性分层湖泊,但是夏季和冬季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区别。抚仙湖夏季湖水温度在13~25℃之间;冬季湖水温度在13~15℃之间。总体来看,0~40m属于混合层;40~60m存在弱的温度梯度变化;60m以下属于湖泊的冷水层(滞留层),水体与外界发生交换的作用非常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湖泊的115~140m处,也存在一个微弱的热分层。
  (3)本次采集的抚仙湖夏季溶解氧呈现出“S”型的变化特征。0~5m溶解氧处于过饱和状态;10~20m溶解氧急剧降低;从25m向下浓度增加。南部和湖心特征不同:南湖溶解氧在60m处达到一个峰值,60m以下溶解氧的浓度再次降低;而湖心从115m向下快速降低。冬季,抚仙湖上层水体混合较为均匀,40m以下溶解氧快速降低。抚仙湖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当太阳辐射较强,浅层水体光照充足时,会出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氧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4)抚仙湖上层水体pH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抚仙湖水体在夏季受光照作用的影响较大,真光层在10m左右,受光照作用影响,从表层至25m的区间里,水体发生混和作用;25m以下的水体在夏季几乎不受到表层水体的影响。冬季发生混合作用主要在40m以上的范围内。
  (5)抚仙湖中阳离子的浓度顺序为:Mg2+>Ca+>Na2+>K+,Mg2+为主要的阳离子成分;阴离子的浓度顺序为HCO3->SO42->Cl->NO3->F-,HCO3-为主要的阴离子。通过O.A.阿列金的分类方法,抚仙湖湖水属于碳酸盐类、Mg组、I型弱矿化水。
  (6)抚仙湖溶解态稀土浓度低于世界淡水平均值,但夏季高于冬季。冬季溶解态稀土总浓度的垂直变化趋势较夏季平缓,且所有稀土元素在断面上的离散程度明显小于夏季,但都呈现出表层高于底层、轻稀土的离散系数大于中稀土和重稀土的变化趋势。抚仙湖的溶解态稀土均呈现明显的重稀土富集模式,且无明显的元素异常。深层水体重稀土富集较浅层水体明显。抚仙湖溶解态稀土的浓度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因为深水湖泊中湖水的净化作用使得底层溶解态稀土减少。抚仙湖中,溶解态稀土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即湖水中的溶解态稀土浓度随着有机碳的浓度增加而增加。水体中溶解有机碳和HCO3-与REE3+发生的络合作用是造成抚仙湖溶解态稀土呈现重稀土富集现象的重要原因。抚仙湖深层水体的pH值更加接近7,因此深层水体有机络合作用更大,重稀土富集更加明显。抚仙湖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以FA2Ln+(aq),Ln(CO3)2-和LnCO3+三种主要形式存在,其中有机络合态占绝对优势,且冬季腐殖酸对稀土的络合作用要强于夏季。有机络合态稀土从表层到底层、从轻稀土到重稀土逐渐增加。
  (7)水体中颗粒态稀土总浓度在2.65~34.41μg/kg之间,平均浓度为5.26μg/kg,低于世界页岩平均值;总浓度随着水体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四种形态颗粒态稀土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AEC态>Fe-Mn结合态,残渣态稀土是颗粒态稀土的主要赋存形态。AEC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稀土经页岩标准化后均表现出轻稀土贫乏,中稀土和重稀土富集,且中稀土相对更加富集的分异特征。AEC态稀土为中稀土富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磷酸盐矿物富集中稀土;二是共沉降过程中被优先去除的中稀土富集在颗粒物和沉积物表面;三是AEC态稀土包括的碳酸岩也有可能本身就含有中稀土元素;四是受提取AEC态稀土时所收集的pH=2的超纯盐酸洗脱液中胶体的影响。Fe-Mn结合态稀土富集中稀土可能是因为轻稀土被优先去除和Fe-Mn氧化物中含有的部分磷酸盐矿物。有机结合态稀土富集中稀土可能是因为有机基团的络合作用。残渣态稀土呈现中稀土富集现象反映了源区环境特征。
其他文献
养殖贝类的固碳作用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固定的蓝色碳汇作为一种海洋典型的生态产品,具有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重价值。养殖贝类碳汇通过蓝碳市场进行碳汇交易,将为养殖户带来额外收益,对养殖贝类碳汇起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补偿,促进贝类养殖业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而且从事碳汇养殖活动改善海域环境,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社会效益。  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核算即海洋生态补偿“补多少”是当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是养殖贝类
针对海湾富营养化问题,采用现场水质调查—生理特性实验—室内小体积定量实验—室内大体积生态模拟实验的技术路线,研究牡蛎、贻贝、龙须菜和菊花心江蓠的生理特性,不同的贝-藻配比下的营养盐吸收和碳汇变化,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  (1)海湾水质调查结果:据监测,福建省东山县西埔湾的DIN浓度范围在0.648~2.396mg/L,DIP浓度范围在0.31~0.496
芦苇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源和汇的转化功能,在全球碳、氮循环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加快,天津芦苇湿地受到人类活动严重干扰,水体富营养化如氮污染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湿地碳、氮元素的循环过程。研究天津湿地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氮负荷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可以深入理解当前环境变化对天津湿地的负面影响的机制。本文1.研究天津芦苇湿地(七里海湿地、大黄堡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地处华北平原的天津发展逐步提速,天津的母亲河——海河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对天津市的生态建设、经济持续造成严重威胁。天津近几年独流减河水体同样遭到重度污染、生态环境日益脆弱遭到破坏。本研究通过采集天津海河以及独流减河的河底表层沉积物的硅藻样本,分析了硅藻群落分布特征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天津海河以及独流减河硅藻共鉴定3500个,35属54种。天津海河优势种为钝脆杆藻
学位
梯级开发河流-水库的建设人为地改变了原河流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使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水环境条件也随之发生改变。深水水库的季节性温度分层现象使梯级开发河流-水库系统内氮的转化过程更加复杂,但是目前对梯级开发水库水体N2O的产生机理和排放的直接研究和评估较少,在研究深度及系统性上还存在欠缺。本研究通过对乌江中上游梯级开发的洪家渡水库、东风水库和乌江渡水库在非分层期和分层期水库内部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步伐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大,导致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研究表明我国京津冀地区普遍存在大气复合污染现象,天津作为我国京津冀地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区域之一,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颗粒物为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污染物,通过对颗粒物不同组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气复合污染的机理。而黑碳(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因其特殊的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大气的污染已经变得非常严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很多,包括工业污染,道路扬尘污染,生活来源污染等。国内外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时均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在中国春节期间尤为突出。为了治理春节期间的大气污染,国家在不同区域相继出台了烟花禁放和限放政策。本研究系统的收集了2015-2020年中国364个城市春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对PM2
微塑料(<5mm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检出且广泛存在,因此,微塑料污染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能够成为吸附污染物的载体,同时微塑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加入很多塑料添加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目前对于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复合污染的潜在风险还尚无定论。因此,本文选用可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LA)和不可降解微塑料聚酰胺(
蔬菜作为我国第二大农作物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蔬菜种植周期短,种植过程中施肥次数与施肥量普遍高于农田。过多的氮养分投入导致菜地养分发生累积并增加了菜地氮养分随水体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氮养分流失阻控技术,降低菜地的氮养分投入与氮养分损失,对缓解区域农田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在露地菜地所使用的生物炭技术和设施菜地所使用的微孔膜灌溉技术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种技术对菜地的氮养
学位
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兴起,大量的抗生素被人类所应用,并排放进入到土壤环境之中。这些存留在环境之中的抗生素,产生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土壤作为环境介质之一,它的组成复和理化性质十分复杂,因此其中残留的抗生素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土壤是抗生素类污染物的主要存留场所,也是其迁移进入水环境的必经路径。因此,对于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迫在眉睫。本试验选取磺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