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原有医疗福利体系的瓦解,医疗费用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给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给没有公费医疗,没有加入医疗保险的农村人口和城镇低收入者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显得异常紧迫。这不仅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稳步提高,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转。 本文从分析中国医疗体制现状着手,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涉及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患者、政府相关监管机构以及医疗服务的供给方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动力或阻力因素。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中,大量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或浪费掉。其次,国家在医疗经费的投入上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城市、轻小城镇”的特点。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主要以政府服务为导向,市场化的改革又使得公立医院有了趋利避险的特点。这就使在医疗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投资总体效益降低。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国民整体健康状况不理想。最后,国内对医药费用总额的控制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面对日益高涨的医药费用支出,未能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政府相关机构在这些问题面前略显无奈。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以上三类问题钳制住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使医疗服务的最终效果与其初衷相去甚远。文章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做了有益的探讨,选取了几个医改中较常见的问题进行博弈的分析,以期改变博弈条件,使博弈的均衡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在对医药卫生的投入上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比重,尝试在农村推行合作共济的保障措施,而且不能忽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对医药费用过快过滥增长的调控模式,对总额预算及按病种预付制各自的特点比较分析,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措施。与此同时,不能忽视总量控制下,对医院、医生服务质量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