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以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因子1(CEACAM1)标记人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MVD)值,观察CEACAM1在人舌鳞癌瘤内及瘤周淋巴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EACAM1及其受体在舌癌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2、将舌鳞癌细胞株正位植入裸鼠左侧舌缘构建舌鳞癌动物模型,从而模拟舌体内环境,观察舌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舌鳞癌模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标记舌鳞癌病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淋巴管,并观察肿瘤淋巴管的情况及其与舌鳞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收集72例舌鳞癌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病理标本,其中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人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组织和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人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用兔抗人CEACAM1标记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瘤内与瘤周组织淋巴管生成的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将人舌鳞癌Tca83细胞悬液正位移植于裸鼠左侧舌缘,隔日观察并记录裸鼠体重、舌体成瘤情况、病灶的大小,待裸鼠自然死亡或体质量下降至原体质量的25%时,切取舌部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舌鳞癌组织的CEACAM1表达,用兔抗人CEACAM1标记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瘤内与瘤周组织淋巴管生成的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人舌鳞癌病理标本的癌灶内可见散在的、孤立的新生不完整管状结构,未与周围宿主淋巴管相连通,这些管状结构内可见较多的内皮细胞间隙,管腔细窄;瘤周可见淋巴管数量增多、管腔扩张、开放。通过淋巴管计数,瘤周淋巴管密度(16.748±3.070)高于瘤内淋巴管密度(8.662±3.214),差异有显著性(P<0.01)。2、裸鼠在接种后第6-12天相继出现舌部肿瘤,成瘤率为77.14%,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4.29%,镜下可见舌鳞癌瘤内和瘤周内都有阳性表达,表现为淋巴管形态不规则,管壁薄,可呈开放状态,腔内不含红细胞,与血管可明显区别,有时有胶冻状淋巴液;也可表现为管腔塌陷、闭锁呈条索状,甚至可见单个内皮细胞围成管腔。通过淋巴管计数,瘤周淋巴管密度(5.488-2.114)高于瘤内淋巴管密度(3.026±1.47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结论:1、(1) CEACAMl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广泛用于淋巴管的研究。(2)舌鳞癌的瘤内和瘤周组织中,特别是瘤周组织存在淋巴管生成,增加了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的机会,在舌鳞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成功建立裸鼠舌鳞癌正位模型,为研究在体内环境中舌癌的生长、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比较裸鼠舌鳞癌瘤内淋巴管密度与瘤周淋巴管密度,推断淋巴管的生成可能对舌鳞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