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自197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专业化经营改造、商业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三个阶段,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商业银行基本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明晰了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未来商业银行改革重点在于深化产权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实现银行“走出去”战略愿景。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股权相对比较集中,股权制衡度普遍较低和终极股东多为国有股等问题。针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金字塔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进行重新分类。从中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综合经营企业法人、专业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非银行战略投资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五个方面,来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从股权性质来看,终极控股股东银行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呈正向推动作用,综合经营企业法人和专业化经营企业法人对银行绩效具有逆向阻碍作用,而外部非银行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绩效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外部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机制还不太完善,实际结果引入的是“财务投资者”而非真正的战略投资者。从股权集中度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非线性二次倒“U”型相关关系,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区间。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银行绩效起逆向作用,根据“经济人”假说大股东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勾结”,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银行绩效的正常实现。从股权制衡度角度来看,股权制衡度对银行绩效具有逆向的阻碍作用,股权制衡度过高说明股东的有效表决权较为分散,难以达成一致的决策意见。并且股权制衡度过高会使股东之间对自身责任相互推诿,而无法有效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或责任和权利最终落到管理者身上,增加第一大股东代理成本;同时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强化金字塔结构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并且我国法律监督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还不完善,影响了股权制衡效用的发挥。从股权混合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混合度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各类型的股东可以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 第一章主要是对全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概要的阐述;第二章主要对与股权结构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本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改革历程进行总结,结合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发展现状,本文采用平面数据模型利用Eviews6.0软件对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后续的研究者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