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0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高校毕业生仍然存在结构性失业的现状,面对人才就业的“供需失衡”问题,究其原因是源于高校培养与现实需求相脱离,为探究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可就业能力以及可就业能力在就业行为中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为研究样本,展开两方面研究。研究一基于OBE理念、运用胜任力思想构建了雇主视角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可就业能力模型。通过对20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进行访谈得到初步可就业能力词典,将该词典作为基础展开问卷调查,预调研后,将问卷进行修正,后以220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三大维度的可就业能力模型,分别是自我提高、行动执行及人际沟通,最后运用结构方程(Amos)对该雇主视角可就业能力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二以可就业能力作为自变量,就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学生性别、学科背景、就业单位性质为调节变量,构建可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影响机制模型。以生源地分布于25个省8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第一,自我提高可就业能力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绩效,人际沟通可就业能力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绩效的过程绩效,行动执行可就业能力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绩效的满意绩效;第二,学科背景的差别、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别均能够在可就业能力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产生调节作用,但学生学籍身份信息性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方面高校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加入成果导向模式,以提高就业绩效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多维可就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校企就业合作的重点应该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避免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时企业在校园招聘时可采取差异化考核方式以提高人才招聘效率。
其他文献
刘延东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7月31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 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会议时强调,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
新一轮高校扩招,位于知识金字塔顶端的研究生群体已越来越庞大,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要有效解决
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手段,把科学计量学与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诸学科交叉结合起来,对六个科学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于1995年至2004 年间发表的480
通过对几种常用植物表达载体的35S和Tnos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35S和Tnos,通过PCR克隆了同时带有35S和Tnos序列的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定向的酶切、连接获得5X价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