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唐代勋官制度的若干问题,共为三章。 第一章探讨唐代勋官制度的渊源,分析从戎秩到勋官的发展历程,阐明隋唐勋官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章探讨唐代勋官的获得,主要应用墓志材料和敦煌吐鲁番文书,以补史籍之阙文。本章也探讨唐代勋官的授予过程、勋的累加及勋赐。 第三章探讨唐代勋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着眼点在于勋官的法律特权、勋官本人的入仕、勋官之子的入仕、勋官对于三至五品官荫亲、开府、占田的重要作用。最后,我们就养老丘园的勋官作为地方统治力量略加说明。 我们的结论是:唐代的勋官制度,虽源自宇文周、隋文帝之戎秩,与之相比,根本的区别便是授勋官予白丁、募人等,此乃炀帝广授八尉之遗绪。虽然如此,戎秩尊贵的传统地位使得唐代的勋官据令与公卿齐班——戎秩本来是授予公卿的。所以,唐代拥有勋官的职事官(散官同)在荫亲、开府等方面继承了周隋戎秩的一贯权益,而成为拥有勋官受益最大者。作为对勋官普遍化以致下及于白丁的现实,唐代将部分戎秩权益加于此辈,即白丁有勋者拥有了免除课役、有条件的入仕、荫亲、官当等权利,相对于传统戎秩的权益,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吸引广大白丁踊跃参军。从戎秩到勋官发展的历程来看,唐代的勋官制度是对传统戎秩制度的一种扭曲,是戎秩制度在新时代的变态,勋官据令与公卿齐班,论实在胥吏之下,传统的尊贵地位使其在令文中犹据高班,而现实中勋官的猥滥使其沦落在胥吏之下,为了调和传统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和矛盾,唐代的勋官制度便存在白丁带勋者和职事官带勋者权益的巨大差别,前者乃唐代对大业改革的继承,后者乃唐代对周隋文帝戎职制度的延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油品的广泛应用,油品运输方式及技术问题的探究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大多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十年先后兴建了贯穿华北、华东、东北的运输管道网,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石油炼制及运输网络。油品的顺序运送工艺也涉及了很多技术问题,管道运输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是因为它具有油气消耗低、无噪音、运费低、运行稳定受气候影响小等优势。但运送同时应注意界面检测、界面隔离、混油段切割等一系列问
向家坝是重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也是整个乌江流域、武陵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散杂居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该村的蒙古族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十分集中、民族认同强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