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代苯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从而危及人类健康;同时,联苯胺类化合物对人类有致癌嫌疑。两类化合物都具有持久存在、广泛分布、生物积累和毒害等特点,加上其大规模、长时间地工业使用,因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的氯代苯类化合物包括氯苯、邻二氯苯、问二氯苯、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联苯胺类化合物包括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为测试对象,进行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测试,研究两类化合物的胚胎毒性效应,包括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以及相应效应各毒理学终点与污染物暴露浓度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水生生物毒理实验研究的剂量和毒理学终点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初步揭示了氯代苯和联苯胺类化合物的致毒机理。具体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暴露于氯代苯和联苯胺类化合物一定时间后,斑马鱼胚胎发育主要出现以下两类毒理学效应:Ⅰ类为致死效应;Ⅱ类为亚致死效应。Ⅰ类毒理学终点包括卵凝结、不开始原肠胚发育、无体节、尾部无延伸、无心跳和不孵化等,Ⅱ类毒理学终点包括体节数显著减少、无血液循环、眼点不发育、24后无主动运动、心率显著减少、黑素细胞不发育、各种畸形和孵化延迟等。(2)单一毒性实验发现,氯代苯类化合物胚胎毒性依次增加:1,2,4-三氯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一氯苯,且其胚胎毒性大小与化合物分子量大小、取代基数量多少以及取代基取代位置有关。联苯胺类化合物胚胎毒性依次增加: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联苯胺。(3)联合毒性实验以48h卵凝结EC50值为基准,分别以氯代苯和联苯胺为基本物,同类间两两混合、等毒性配比,氯代苯类主要为拮抗作用,联苯胺类主要为相加作用。(4)氯代苯类为惰性化合物,起非极性麻醉作用,为基本毒性,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较大有关,致使其在胚胎内富集。另外,也与其电子因素或空间效应有关。(5)联苯胺类为次惰性化合物,呈极性麻醉作用,其总毒性高于基本毒性,系与生物大分子键合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