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昆明市203例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结合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血磷水平,对新生儿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妊娠情况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昆明地理特点,分析新生儿血清中维生素D(VitD)的含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指导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共218例,排除母亲及新生儿有代谢性疾病、肝肾疾病史及长期服用药物者15例,共203例,男118例,女85例;其中早产儿7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188.63±518.42)g,平均日龄为(5.19±8.13)天。足月儿128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062.31±498.45)g,平均日龄为(5.03±6.19)天;于入院后次日晨采集3ml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y-phenated to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s, HPLC-MS/MS, LC-MS/MS)检测血清25-(OH)VD水平,结合BAP、PTH等数据,对孕母情况、日龄、出生季节、出生情况、黄疸与否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03例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11.55±5.32) ng/ml。2、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与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2.98±4.35) ng/ml、(7.50±4.65) ng/m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胎龄<32周、胎龄32~36周、胎龄37-42周的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59±4.51) ng/ml、(10.26±5.56) ng/ml、(13.03±4.97) ng/ml,两两比较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日龄≤1天、日龄2-7天、日龄>7天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分别为(8.48±3.62) ng/ml、(13.35±3.88) ng/ml、(16.55±5.32) ng/ml,两两比较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黄疸组新生儿、无黄疸组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3.39±4.29) ng/ml、(10.21±5.62) 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9.71±5.33) ng/ml、(12.80±5.02) ng/ml、(10.07±2.56) ng/ml;出生体重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的维生素D水平分别与巨大儿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冬春季出生与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分别为:(11.30±5.45)ng/ml、(12.98±4.35) ng/ml,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对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清BAP、PTH、钙、磷分别做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037、0.048、0.283、0.048;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钙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血清BAP、PTH及磷均无相关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中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不足;2、孕母孕期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可影响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孕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3、足月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早产儿高;4、不同日龄新生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同,日龄较大的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较高;5、黄疸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无黄疸组;6、出生体重对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正常出生体重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低出生体重儿;7、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钙呈正相关;8、BAP、PTH、血磷水平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相关关系;9、不同出生季节对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影响。